阿根廷當地時間19日,極右翼候選人米雷伊於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中勝出,以5成6的支持率成為新任國家領導者,人民冀望他帶領這個南美洲第二大經濟體打破高達143%的年通膨率、迫在眉睫的經濟衰退與貧窮加劇的困境。然而米雷伊面臨高度分裂國會,未來推動各項立法、凝聚共識勢必面臨相當考驗。
路透社報導,米雷伊(Javier Milei)以約 56% 的得票率,打敗僅獲約 44% 選票的經濟部長馬沙(Sergio Massa)贏得大選。馬沙自行宣布敗選,並且致電米雷伊道賀。
米雷伊於選舉結果公布後發表談話,強調「頹廢終結,沒有回頭路可走」,他指出阿根廷所面臨巨大的問題:通膨、缺乏工作與貧困,形勢嚴峻,不容以溫吞措施應對挑戰。
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心,數百米雷伊支持者播搖滾樂、放煙火,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來自薩爾塔省(Salta)的 21 歲學生維瑋羅斯(Efrain Viveros)表示,前來慶祝這一歷史性勝利,並強調很高興米雷伊代表變革,向更好的方向變革,若馬沙當選就沒有未來可言。
米雷伊矢言要以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救經濟,他計畫關閉中央銀行、廢除阿根廷比索,並削減政府開支,這些潛在的痛苦改革引起對經濟委靡不振的選民的共鳴。米雷伊尤其受年輕選民的歡迎,因為這一代的成長經驗就是看著國家從危機走向另一個危機。
米雷伊面臨艱鉅挑戰,他必須處理政府與中央銀行空空如也的國庫、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間高達440億美元的債務計畫、飆至143%的年通膨率,以及一系列的資本管制措施。
一些阿根廷人將這次投票描述成兩害取其輕,對米雷伊將推行的痛苦經濟政策的恐懼,對馬沙及其所屬執政黨貝隆主義聯盟(Peronist coalition)所造成的經濟危機的憤怒。經濟危機使得阿根廷債台高築,無法利用全球信貸市場。
報導指出,米雷伊的勝選動搖了阿根廷的政治格局與經濟路線,並可能對穀物、鋰與碳氫化合物的貿易產生影響。米雷伊曾批評中國與巴西,稱不會與「共產主義者」打交道,並贊成與美國強化關係。此外,米雷伊堅決反對墮胎,贊成放寬槍械法,並曾批評阿根廷教皇方濟各。
在10月第一輪投票後,米雷伊與保守派結下不穩定的聯盟。然而,他面臨一個高度分裂的國會,沒有任一集團擁有多數席位,這意味著他需要得到其他派別的支持才能推動立法,此外,他的聯盟不包括各地區的州長或市長,這可能會削弱他部分更為激進的主張,這可能讓長期受苦的選民失去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