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與中研院 14 日在台電綜合研究所樹林所區舉行「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總統蔡英文致詞時指出,台灣今年 9 月發出「去碳燃氫」的第 1 度電,而「淨零科技方案」每年至少投入 150 億元,加速相關的研發和應用。
台電 2 月選定高雄興達電廠為混氫發電示範基地,並與中研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去碳燃氫發電。今日展現成果,讓天然氣裂解製氫燃燒發電技術跨出實驗室,串接商用小型發電機組,盼年底前將去碳燃氫產出氫氣,用於興達電廠燃氣混氫發電示範。
台電指出,去碳燃氫是將天然氣以高溫裂解為氫氣與固態碳(碳黑),該技術過去主要用於工業碳原料產製,近年隨國際淨零排放趨勢,德、美、澳等國相繼試驗將其作為產氫來源之一,應用於發電領域。
2023年11月14日,「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現場展示的去碳燃氫技術副產物固態碳。(圖/中央社)
台電說明,去碳燃氫產製的氫氣可做為發電及工業使用,碳黑則可用於精密、高產值化工業生產原物料。該技術相較既有天然氣蒸汽重組技術,產氫過程所需能量減少近 40%,且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然而,過往因工程技術門檻較高,國際亦無商業化量產設備問世,此次與中研院合作,讓技術實質落地發出電力,具減碳與經濟效益。
台電表示,去碳燃氫技術經中研院研發,整合台電引進的國內第 1 套 65kW 混氫型微氣渦輪發電系統,今年 9 月成功以混氫 10% 比例運轉發電,目標年底前將合作產出的氫氣應用於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氫氣混燒示範。在氫氣來源供應穩定、輸儲設施搭配完善下,以氫氣替代 5% 天然氣估算,每年可減少超過 7,000 噸碳排放量,未來將視技術發展逐步提高混氫比例,推展至國內其餘電廠機組。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長期的淨零需要仰賴新的減碳技術,各國都積極發展淨零技術,如氫能、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等綠能技術。過去 7 年多來,政府全力發展再生能源,如離岸風電,現在外海有超過 270 座風機,是亞太地區的先驅。
蔡英文強調,淨零技術要能市場化,就要和產業合作,透過場域實證加速技術落地。政今年 3 月提出「淨零科技方案」,未來每年至少投入 150 億元於相關研發和應用,帶動國際投資台灣。
2023年11月14日,「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現場展示的「燃氫發電機」機組模型。(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