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少碳排放及能源消耗,各界逐漸轉向更節能、更亮的LED燈泡,然而,過於倉促的轉型反而讓大量品質低劣、散發過多藍光的LED燈進入市場,並開始對人類和環境造成更多的負面影響。
非營利組織國際暗空協會(IDA)的最新研究顯示,大量將傳統燈具「轉型」為LED街燈不只可能無法對環境產生正面影響,還會衝擊人們包含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在內的生理健康、攪亂野生動物的習性,甚至因為超出需求的亮度而造成能源浪費。
國際暗空協會長期致力於保護夜晚免受光污染,並有指定全球可以有效觀測夜空、星空的國際暗空地點(International Dark-Sky Places)。人造光源因為藍光散射,會在都市上空產生有如發光穹頂的模糊「霞光」(sky glow),讓影響範圍內無法看到星空,會散發大量藍光的LED燈具正讓這個狀況變得更嚴重。
美國醫學會(AMA)指出, LED燈具對生物晝夜規律的影響力高達傳統燈具的5倍,這會造成睡眠時間減少、睡眠品質下降,並導致嗜睡、白天效率下降、肥胖,甚至是阿茲海默症等問題。而雖然在晚上接觸到光源本來就會減少褪黑激素分泌並影響睡眠,眼睛因為對藍光更為敏感,藍光的影響也更大。
不過IDA也強調,問題在於浮濫的設置未經選擇的低品質燈具,而非LED燈泡本身。當局應審慎使用白光、暖色調的燈泡,並利用調光器、動作感應器及定時器等工具減少照明時間,這不只可以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還能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並讓人們得以重新接觸星空,保留重要的「夜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