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古寧頭戰役,9,000 解放軍部隊登陸金門鏖戰三晝夜,全軍覆沒。將近 75 年過去了,中國整軍經武,今日軍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但若真有意發動台海戰爭,兩棲登陸作戰的後勤考驗,恐怕還是會讓習近平有所遲疑,或許先緩緩?
經濟學人指出,去年俄烏戰爭的爆發,將俄國這軍事強權的後勤準備不足血淋淋攤在世人面前。因此,軍事策士不無疑問,若進犯台灣要花上數周、數個月,解放軍究竟有無能力在美國介入之前,將足夠的船艦、軍機、燃料、食物、彈藥、醫療服務等各項關鍵支援,確實送至前線?
若聽到以下數字,可能會大吃一驚。一份解放軍研析指,台海戰爭必須動員 3,000 列軍事列車、100 萬車輛、2,100 架軍機、8,000 多艘船艦,方足以運輸所需的軍隊、設備與物資。
解放軍報 2 月指出,未來戰線勢將拉大、拉廣,後勤複雜度將隨之升高,中國現有的後勤運輸能力尚不足以應付現代戰爭。就連習近平與軍方高層,都承認後勤準備有待加強。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張又俠,就在 2021 年的一場後勤會議中,提到了中國軍方的「缺失與弱點」。
研究解放軍後勤議題的美國、台灣專家均同意,中方確有弱點。就如五角大廈分析員 Joshua Arostegui 與 J.R. Sessions 所點出的,重裝備運輸載具不足、過度仰賴道路與鐵路運輸(容易遭到攻擊)、部署於作戰單位的後勤人員太少等等,都是脆弱環節。
前美國國防情報局中國專家 Lonnie Henley 表示,中共空軍可能無法撐持空中作戰達兩週,懷疑解放軍有無足夠的維修能力、備用引擎,以及訓練有素的戰機飛行員。畢竟,中國軍演通常不過 5 天 200 次任務,但美國的空軍演練,卻高達每天 1,000 至 1,500 趟任務,長達數週之久。
中共不是沒採取行動。習近平已將戰區規劃為五區,設立了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JLSF),並納入民間資源,幾大運輸物流公司如順豐速運(sf Express)、京東物流(JD Logistics)都已與解放軍簽約,提供倉儲管理、運輸服務。
這支軍民合作系統的首場大考驗,出現在 COVID 武漢大封城時期。2020 年 1 月,武漢 1,100 萬人口驟然被封鎖,陷入混亂,但接下來兩個月,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確實能有效地將物資、醫療人員、食物、防護裝備送入疫區。不過,若是戰爭時期,工作將更形複雜,指揮中心、輸送鏈遭到攻擊,前線各單位爭奪後勤支援,民間企業也得在戰火中掙扎營運,比疫情情況要難的多。
再來,台灣可能也不是唯一戰線。中國與印度邊界爭議從未消解,多次爆發衝突。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趙小卓曾表示,「我們最大的挑戰來自於靈活應變能力。對台作戰行動不能與西藏高原相比。」
此外,中國目前在海外僅有東非吉布地(Djibouti)一座軍事基地。中資企業在外國港口的營運事業,雖有助中共軍艦泊港,中方也積極欲於非洲、中東、太平洋擴大海軍基地部署,但就目前而言,尚未打造足夠規模的海外軍事基地網。
平心而論,中國是區域軍事強權,這點並無疑義。然而,經濟學人強調,儘管中國建軍在多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從整體軍隊、設備、經驗、指揮架構、及後勤層面來評量,要想自信滿滿奪下台灣,不夠,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