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腦庫今天(5日) 揭牌,台灣腦科學歷經20多年有跳躍式進步,這座國家級腦庫(Brain Bank) 未來財源將成最大挑戰。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說,編列預算維持腦庫基本運作,財源將從科研補助支應。
台大醫學院舉行台灣腦庫揭牌典禮,行政院長陳建仁致詞時表示,台灣面臨人口老化,許多疾病與腦部有關,如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台灣腦庫成立有助於科學家深入研究腦疾病,可能達到健康的人預防腦疾病產生,早期發現治療,希望台灣腦科學能成為亞洲領頭羊。
台大醫學院5日舉行台灣腦庫揭牌典禮,衛福部長薛瑞元(左)表示,台灣腦庫成立揭開腦科學的神秘面紗,理解腦庫持續運作需要經費,未來由相關科技預算支應。右起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行政院長陳建仁。中央社
國家衛生研究院長司徒惠康說,台灣腦庫成立,充滿大愛,是延續生命光輝的醫學寶庫,更是台灣醫學研究最後的、最重要的拼圖。
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表示,這不是台大的腦庫,是國家級腦庫,今天只是開始,單靠醫學院養台灣腦庫並不容易,呼籲政府提供長久財源支持。
薛瑞元說,過去腦科學以影像學研究為主,但終究像隔層紗,台灣腦庫成立揭開腦科學的神秘面紗,理解腦庫持續運作需要經費,未來由相關科技預算支應;另外,捐贈一定是最難突破,須仰賴與病友團體共同努力,讓民眾知道重要性,生前立下捐贈意願,死後家屬同意捐贈。
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表示,根據統計,全世界共有150家左右的腦庫,腦庫是國家強大的象徵。不同於其他國家由政府主動推動,台灣腦庫成立緣起病友,早在1990年代起,病人或其家屬了解無藥可醫的無奈,希望送出大愛,對未來有相同疾病的人有所貢獻。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左)從2017年起帶領腦庫工作小組啟動籌建,台灣首座腦庫終於在5日揭牌,他表示,全世界約有150家腦庫,腦庫是國家強大的象徵。圖為謝松蒼開心與妻子(右)合影留念。中央社
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右)與台灣腦庫協會常務監事李立仁(左)是感情非常好的師生,一同推動、確保台灣腦庫持續運作。中央社
從2017年起,謝松蒼帶領腦庫工作小組啟動籌建,一開始遇到的困難是尋求成立腦庫的法源依據,奔走不同政府機關,2019年衛福部做了行政解釋,讓腦庫的成立有法源依據。腦庫建置、人員培訓成了第2個挑戰,再歷經3年努力,衛福部今年核准成立台灣腦庫。
台灣腦庫成立,捐贈大腦提供醫學研究,成為台灣人逝去後,生命延續的新選項,
透過以下的QA,讀者可以更進一步了解腦庫具體的功能: (資料來源: 中央社)
Q:台灣腦庫在做什麼呢?
A: 很多人聽過血庫、組織庫,是為移植醫療需要存在,台灣腦庫不僅是收集腦,更重要的是經由研究開發治療策略與藥物,這是許多捐腦病患的最終期望。有很多因所生疾病無藥可醫而苦惱的病人會激動地說,自己的生命在決定捐腦這一刻最有意義。
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表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1980年代透過腦庫,發現失智症患者腦部乙醯膽鹼神經元減少,提供失智症治療指標,到目前為止都是非常重要的藥物。
另外,台灣腦庫協會常務監事李立仁說,即使腦庫尚未協助研發出藥物,腦庫依然具有精進診斷功用,在生前病理診斷對比死後診斷,腦庫可回饋神經科醫師,增加診斷正確率。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生前臨床診斷與死後病理診斷的落差,多達4成是不吻合,14%是完全不同。
Q:為什麼台灣需要擁有自己的腦庫呢?
A: 謝松蒼說,雖然台灣可以透過國際腦庫,如美國腦庫等申請醫療研究用「捐贈腦」。不過台灣仍需要自己的腦庫,是因為台灣人的疾病常常有特殊基因型,無法經由其他國家腦庫取得,如類澱粉病變、威爾森氏症及小血管病變等,在台灣都有特殊基因型,「這是只有我們自己有辦法解決的疾病。」
台灣腦庫希望結合新科技、進行跨領域研究,尊崇捐腦人的大愛,撫慰家屬,也會定期舉辦教學活動、培養新的年輕研究者,將來規劃爭取成為常設單位,有固定的經費與人力。作為分享台灣「捐贈腦」的平台,最終目的是未來有機會擴展到國際。
Q:捐贈腦如何被保存?
A: 在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的「台灣腦庫」可以儲存150個捐贈腦,李立仁表示,隔壁第二期還能再放更多。捐贈腦可以存在零下18度低溫冷凍庫或零下100多度的液態氮,以國際成立較早的腦庫約儲存8500顆推估,捐贈腦保存期限長達40、50年,等待研究時機成熟、取出使用。
李立仁說,當捐贈者離世後,團隊會自行搭乘高鐵等交通工具,前往醫療院所取回捐贈腦,或將捐贈者送到可取腦的醫療機構。大腦離開人體後,必須和時間賽跑,減少腦部蛋白改變的風險,需在2小時內完成切片。
在腦庫實驗室中,研究人員會將大腦分成兩部分,放置冰塊上切片,其中一部分是依據不同區域,使用雙刃腦刀將大腦切片、取小塊,大約以0.5公分至1公分左右,急速冷凍,提供學術研究,另一部分放置於福馬林之中,進行病理切片與染色。
Q:誰可以選擇捐贈腦?
A: 腦庫是促成神經醫學研究發展重要資源,「台灣腦庫」的建置,希望收集腦、脊髓、腦脊髓液、血液及其他相關神經組織,對象包括患有腦疾病的病友、一般健康民眾,進行病理組織切片,找出疾病病變的機制,提高研發出影響數百萬人的腦部疾病的有效治癒方法可能性。
有意願捐贈腦與神經組織的民眾,可至台灣腦庫協會官方網站查詢,大體老師的腦部也可選擇不火化,保留捐贈腦、存放在腦庫,以利未來研究。
李立仁提醒,並不是每個人的腦與神經組織都可以放入腦庫,腦死器捐者無法捐贈,庫賈氏病患者也不收,避免器械沾染,造成傳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