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兩個月前宣布競逐 2024 台灣總統大位時,夸夸而談願意犧牲個人鴻海資產,換取中共不攻打台灣,還稱中共不可能輕易沒收鴻海,否則外企豈敢投資中國。有人稱他是強出頭。如今中共出手向鴻海旗下富士康子公司查稅、查用地,他的豪語似成了讖言,不禁令人聯想到,也曾叱吒一時的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
金融時報指出,曾經志得意滿的馬雲,三年前公開批評中國金融政策,大逆不道的談話惹惱當局,不僅螞蟻集團上市計畫被迫喊卡、整改,也讓一度高調不已的馬雲,被消失、被噤聲、在海外「隱居」一年多,再回首已百年身。他今年 3 月重回中國土地,已失去了對阿里巴巴的掌控,再無商業鉅子的光環。
鏡頭轉回郭董,這政治訊息相當明顯了。就在中國發動調查後三天內,鴻海股價跌了 5%,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富智康重挫 15%,而上海A股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也慘摔 16%。
分析指,此事可能成為中國與國際投資者關係的分水嶺。就投資規模、員工人數與出口量而論,富士康是中國最大外資企業,30 年來將中國推向全球製造業龍頭。如今,地緣政治正傾覆全球經濟秩序。
原本兩岸經貿緊密連結,但去全球化趨勢促成了區域供應鏈,包括鴻海在內的電子產品巨擘,被迫向東南亞、墨西哥等國拓展產線,降低中國製的比例。這股力量也衝擊了中國與台灣的千絲萬縷的關聯。
中國需要投資,各省為了競奪投資,讓鴻海創辦人手握呼風喚雨的籌碼。當郭台銘赴各省市尋求潛在投資地點,官員無不卑躬屈膝,以各種獎勵方案吸引貴人青眼。
這股勢力已不再。中國學者趙春山表示,兩岸企業的「共生」關係已蕩然無存。以往中國需要台資的管理長才、資金、技術,現在中國都有了,優惠待遇已不可得。「從今往後,中國只需要台商維持一定程度的兩岸連結就夠了。」
儘管郭台銘辭去鴻海董事,手中仍有 12.5% 股權。金融時報指出,中國不滿他參選影響親中的國民黨選情,對鴻海開刀,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鴻海高層對「查水表」一事倒不太擔心,因公司規模大,外資稅務稽查牽連子公司在所難免,但時機點明顯與選舉有關,被扯入政治是公司所不樂見的。
中國國台辦、官媒意有所指稱,台企在中國享受紅利與長足發展的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社會責任」,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或許最應擔憂的是,除了小規模的稅務、勞工與環境稽查,中共以往的大動作取締,多半「保留」給親綠的台資企業。這回連富士康、郭台銘這種在政治光譜上偏藍的企業與人士,都被針對,顯見北京態度出現微妙變化。一名高官指,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中國都不曾如此無理對待外資。
對於這項轉變,專家看法不一。除了政治動機,一派認為北京是有意警告鴻海,勿跟隨其他台企腳步,將生產重心撤出中國,畢竟富士康背後是無數勞工的飯碗,巨人不能倒。另一派則不那麼樂觀。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孟俊表示,供應鏈已拆散,中國的目標是讓本土企業上位。「中共可能不再那麼需要富士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