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曾說:「機器人是比電動車更大的一盤棋」,預估2026年產值將達740億美元,未來5年成長速度將達2倍,產值勢將超過PC、NB總和,達到7.5兆元新台幣,約合2千5百億美元,台灣近年工業機器人產值年均複合成長率高達27%,顯示出積極的成長態勢。
不過,台灣當前發展機器人,仍然與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有一段相當大的差距,原因包括產業基礎薄弱、關鍵零件質量穩定性不足、核心軟體系統及人工智慧系統是台廠發展中較落後的部分。
當前上銀、鴻海、台達電等企業,都已相繼投入機器人研發,但是在國際標準方面稍嫌落後,成為與國際市場競賽最大的障礙。由於機器人發展各類垂直應用需求、軟體平台與人工智慧發展,在機器人應用中,佔據關鍵角色,尚待投資更多的系統化平台,才能滿足多樣化場域的需求。
AI (人工智慧) 是台灣突破當前外銷困境另一個機會。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今年GDP要保2%,確實要很努力,台灣由於有完整的AI供應鏈,從晶片帶動伺服器,需求增加的很快,目前AI產業正逐漸彌補出口不振訂單的缺口。AI未來發展極有利於台灣現有產業的基礎,尤其是晶片運用,在數據中心如雲端、通信終端產品如手機、特殊運用產品如自駕車、頭戴式AR VR、無人機、機器人。
台灣目前從林口龜山台地上,串接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林口新創園區、華亞科技園區、龜山工業園區,已隨著AI成長趨勢,形成連綿8公里長的「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也吸引全球第一大半導體設備廠艾司摩爾(ASML)在此投資頗具規模的生產基地,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林口台地現在形成AI聚落,艾司摩爾、伺服器大廠廣達、研華集團,再加上微軟、亞馬遜、輝達等國際企業積極合作的AI新創基地,正串連出全球最完整的AI生產供應鏈,產值每年突破兆元,形成台灣最有潛力的AI製造黃金廊道。
在林口新創園區內,微軟成立AI新創加速器,希望透過微軟的資源,協助台灣新創團隊;輝達成立加速器,從智慧製造、智慧生活、智慧醫療、資訊安全等多元化領域,積極發展AI產業。
華亞科技園區及龜山科技園區聚集了AI製造硬體廠商,但早在25年前,華亞科技園區就逐漸發展先進的新創產業聚落,例如生產AI晶片檢測儀器的致茂電子。廣達是AI伺服器龍頭,成立專責研發的廣達研究院,佔地面積6.2坪,涵蓋AI研究院、AI實驗室,培養近5千名研發人才,打造成為高階製造與研發營運總部,專責發展AI伺服器。
仁寶、和碩、華碩等科技大廠,也因為AI產業的需求,積極進入轉型期,金寶電子近年持續強化車電、伺服器、智慧醫療、AIoT等產品。
近日一場科技論壇中提到,AI 技術潛在受益國台灣排名14,遜於第一名的美國、新加坡、英國、瑞士、瑞典、南韓、以色列、芬蘭、加拿大、香港、荷蘭等國,日本排名第16,中國第18。台灣努力空間仍大,應積極發展新創軟體研發,才有機會另闢更大商機。
全球經濟不景氣,台灣外銷正面臨沈重的壓力,應積極提升科研與技術能力,才能在機器人或AI產業有更大收穫,帶動國家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