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開放移民的日本為了人口老化,最近幾年做出了重大政策轉向!繼2021年開放從事特定藍領工作的外籍人士,可以無限期留在日本後,今年移民制度再進一步放寬,符合條件外國人最快1年即可拿到永住權(綠卡),台灣在2025年就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又做了哪些準備呢?
日本總務省9月中旬最新統計,日本80歲以上人口首度超過10%,所謂老年人,也就是65歲以上公民比例不僅達到史上最高的29.1%,也在全球範圍居冠。CNN新聞報導就形容,這是日本人口迅速老化危機之中,最新一個令人擔憂的里程碑。
其實,今年1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發出警告,即使鼓勵老年人勞動,仍不足以抵銷高齡危機帶來的社會經濟影響,若不採取行動,國家將處於「無法維持社會功能的邊緣」。因為日本身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人口老化速度太快,讓勞動力短缺、退休金與醫療保健的財政來源等問題卻日益嚴重。
日本政府為了應對高齡困境、重振停滯經濟,過去10年來不斷鼓勵長者及家庭主婦重返職場,如今全國有多達912萬老年人還在工作,而此數字已經連續19年增長,該國65歲以上勞工占全國勞動力逾13%,老年人就業率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之中最高的,但仍不足以解決勞動力不足造成的危機。
移民議題長期以來是日本的禁忌,因為許多日本人重視其族群的單一性,但人口減少及老化導致的嚴重勞工短缺,使得日本開放政策的壓力日益增加,讓長期不開放移民的日本,做出了重大政策轉向。
最近幾年日本對於移民政策改變包括:
一、2019年生效的法律,包含農業、營建、環境衛生等14個部門的「特殊技術勞工」,已經被允許可以居留日本5年,但不能攜帶他們的眷屬。
二、2022年財政年度開始,開放從事特定藍領工作的外籍人士,可以無限期留在日本。
三、2023 年2月日本政府召開有關吸納外國人才的相關閣僚會議,為吸引更多在關鍵知識或技術方面優秀的海外人才,決定新設吸納制度,有碩士學位且年收逾2,000萬日圓(約新台幣458萬元)的專業人才,在日本居住1年後,就可以申請永住權(永久居留權),通常外國人要取得永久居留權至少需在日本住10年,但如今「高度專門職」居住日本3年或1年即可申請取得。
根據國發會2022年發布的資料,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即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20%),預估2028年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開始低於2/3,人口紅利消失,代表勞動力已不若以往充沛,社會的經濟負擔也相對較重,台灣必須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及「人口紅利消失」兩大衝擊。
國發會報告指出,2052年起,台灣老年人口占比將高於其他主要國家,在2057年開始占比突破40%,僅次於最高46.4%的韓國,可以想像社會中幾乎是每兩人有一位是老人,屆時,社會中無論是勞動力、照護人力、醫療資源、長照資源、社會福利等將均是嚴重的挑戰。
國發會表示,未來台灣人口有5大課題,一是努力提升生育率,以減緩人口老化速度;二是開發高齡及女性人力資源,充裕勞動供給數量;三是鼓勵產業轉型及育才,減輕勞動需求壓力;四是檢討移民政策,擴大勞動供給來源;五為建構共榮自主的高齡社會,完善老年保障。
政府看似對人口老化產生問題有深入了解,也提出各種可能的解決之道,但目前似乎都只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實質性的作為並不多,自然無法產生該有的效益。以日本為例,為解決勞動力不足,近10年來不斷鼓吹老人重返職場就業外,並修法將法定退休年齡延後至70歲,政府也不斷放寬移民政策來補足勞動不足。
亞洲主要國家普遍都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就以2021年65歲以上勞參率來看,南韓是36.3%、新加坡32.9%、日本25.6%,台灣則為9.2%,意即,台灣65歲以上老人仍有工作的比例不到一成,台灣政府在鼓勵老人重返職場就業、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上,做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