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張雅鈞 綜合外電報導)近來世界多極論蔚為潮流,然而挪威國防研究所中國專家榮英格指出,世界秩序仍是中美兩極當道,多國集團因利益不同易有分歧,而多極論的發酵,是權力遊戲的一部分,也是不樂見冷戰再現的表達。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認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已成為一個「複雜多極化」的體系。近幾個月,包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以及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都提出,世界正在走向或很快成為多極競爭,相似的聲音也在商界發酵。
僅中美兩極 其餘遠遠不及
然而挪威駐中國大使館經濟參事榮英格(Jo Inge Bekkevold)在22日於《外交政策》刊登的文章中指出,當今世界接近多極化根本是個神話。
榮英格指出,多極化需要有三個或以上的大國,而如今在經濟規模、軍事實力以及全球影響力足以構成大國的,僅有美國與中國。其他大國尚未出現,也不會很快出現。人口眾多、經濟增長的中等強國與不結盟國家的崛起,並不能使世界多極化。
談及幾個候選國,榮英格分析,儘管印度國防支出世界排名第三,其軍事預算僅為中國的4分之1;日本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國內生產總值(GDP)不及中國4分之1;歐盟也不是第三極,成員國利益各自不同,儘管表面團結一致,但並不存在統一的歐洲防務、安全或外交政策。
俄國擁有廣袤土地、大量自然資源及龐大的核武器儲備,也是潛在大國候選國,其影響力從發動烏克蘭戰爭、促使芬蘭、瑞典加入北約可見一斑。然而,俄國的經濟總量比義大利小,軍事預算頂多相當於中國的4分之1,充其量只能扮演中國的配角,而非第三極。
多極論支持者認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正在崛起,西方的地位正在縮減。然而,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與沙烏地阿拉伯等新、舊中等強國的存在,並不能使國際體系多極化,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軍事與影響力無法自成一極,無力與中美抗衡。
榮英格表示,美國在全球經濟所占比重確實有下降趨勢,但仍保持主導地位。中美國防支出占世界總支出一半,兩國GDP總和相當於33個次大經濟體的總和。
金磚國家擴編 無助多極秩序
今年8月,金磚國家(Brics)峰會宣布邀請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6國於2024年1月日正式加入。這被解釋為多極秩序來臨或推進的跡象。
然而榮英格指出,集團成員異質性太高,儘管可能在國際經濟秩序上達成共識,但在其他領域例亦卻大相逕庭,無法發揮大國作用,且容易分崩離析。比方說在安全政策方面,中國與印度意見相左,事實上,北京的崛起正促使新德里更加緊密地與美國保持一致。
多極論流行三主因
榮英格認為,多極論之所以流行,除了忽視國際關係事實與概念外,還有三大原因。其一,多極化為規範性概念,也是寄望西方主導時代過去、權力正在或應該分散的想法。古特瑞斯認為,多極化是修復多邊主義與實現世界體系平衡的一方式,對多歐洲領導人說,多極化被視為兩極化的首選替代方案。
其二,在經歷三十年的全球化與相對和平後,許多政策制定者、評論者、學者不願接受中美之間激烈、全面並兩極分化的事實。相信多極化是思想層面的迴避,也是不樂見冷戰再現的表達。
其三,談論多極化往往是權力遊戲的一部分。北京與莫斯科將多極化視為削弱美國力量、提升自身地位的方式。北京與莫斯科一起,利用多極化理念奉承全球南方,吸引其加入陣營。整個2023年,多極化一職是中國外交魅力攻勢的核心主題。而普丁在7月的俄非峰會上宣布,與會領導人一致同意推動世界多極化。而正在崛起的中等強國如巴西,往往試圖將自己定位為不結盟國家的領頭羊。
榮英格強調,兩極的數量非常重要,而錯誤的觀念會模糊戰略思維,最終導致錯誤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