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綜合報導)汽水、泡麵、零食、冷凍食品、微波即食食品等,這些既美味又方便的超加工食品,除了額外添加防腐劑、抗氧化劑、甜味劑等食品添加物,會提高癌症、糖尿病和肥胖風險外,據國外最新研究顯示,還會增加罹患抑鬱症的風險。
麻省總醫院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和哈佛醫學院 (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員檢視了美國最大的女性長期健康研究數據資料,從中追蹤32,000 名中年女性的健康狀況,年齡介於42 歲至62 歲,追蹤時間從2003 年到 2017 年,每4年透過問卷調查評估參與者的飲食情況,並根據她們攝入的超加工食品分量將她們分為五組。
結果發現,與每天攝入少於4份超加工食品的女性相比,攝入9份(以上)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增加49%。此外,與那些每天固定攝入超加工食品的人相比,每天減少3份(以上)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相對較低。該研究於本週三(9/20)刊登於美國醫學協會出版的月度開放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
研究作者說明,憂鬱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科學家尚無法完全明白其發病機制。不少研究證明,不同社交情況、心理狀況、遺傳、生活經歷,甚至一個人的睡眠時間和健康狀況與憂鬱症發病風險息息相關。上述研究結果則證明,攝取過多的超加工食品,特別是含有人工甜味劑的食品,較容易有不健康的心理症狀,例如憂鬱、焦慮等。
至於哪些飲食有利於「穩定情緒」呢?營養師高敏敏曾在臉書上發文建議,缺乏時陽光維生素D會焦慮、肌肉無力、骨質疏鬆,建議可以多補充蕈菇類、雞蛋,也可以多去戶外走走、曬曬太陽;色氨酸是製造快樂賀爾蒙血清素,可改善大腦壓力,牛奶、乳酪、香蕉中都有豐富的色氨酸。
維生素B群是維持神經系統運作,可以透過全穀類、肉類、深色蔬菜來補充;Omega3脂肪酸可減緩憂鬱、延緩腦部退化,而深海魚如鯖魚、秋刀魚、鮭魚、沙丁魚、藻油、亞麻仁油中也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
最後,高敏敏強調,有憂鬱症的朋友少吃甜點、炸物、加工品,雖然吃完會覺得很療癒,但研究證明,長期攝入這些食物,仍會繼續增加憂鬱症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