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不婚不生成了常態,日本人口直直落,擔憂的不只政府,爹娘也操碎了心。日本現興起了一股「家長相親熱」,老父老母代子/女上陣,挑出最match的另一半。
2021年,日本結婚數掉到了50萬1,116對,創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新低。結婚中位數年齡也不斷推遲,2021年男性為34歲,女性31歲。2022年,日本生育率跌至1.3,雖比台灣、南韓高,卻無法達到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
在這樣慘澹的婚生現況下,CNN記者直擊了一場在大阪的父母相親會現場。在場的「大齡」參加者從60到80多歲都有,主角卻不是自己,而是30至40歲的自家單身寶貝(最小的28歲、最大的51歲)。
身負重任的爹娘,拿著長長的問卷,帶著兒女精心打扮的美麗/專業相親照(穿和服的所在多有),在場中穿梭試探詢問,尋找合適的潛在親家下手。根據主辦單位,以往這種活動乏人問津,人們多半害羞不敢參加,現在可是炙手可熱,一次要價14,000日圓(新台幣3,054元)。
一把年紀還得扮紅娘,家長也是萬般無奈。愛知縣中京大學社會學家Shigeki Matsuda指出,事實上,根據去年中央所做的一份調查,8成的日本人仍想結婚,奈何通往婚姻之路,道阻且長。
日本雖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卻工時過長、生活費用高、薪資停滯、經濟前景不佳。根據經合組織(OECD),1991年至2021年間,日本人平均年薪僅成長5%,相較於法國、德國等G7國家,人家可是調漲了34%。
日子不好過,成家只能先緩緩。有人一周工時達70時,連生活都沒有,如何談情說愛論婚嫁?再者,日本仍是父權社會,女性一旦進入婚姻,就得扛上育兒的重任,那麼「禁入」婚姻似乎是比較誘人的選擇。
於是,家長在相親的角色愈漸吃重,有人自告奮勇,有人不敵兒女央求。成功將女兒嫁出的一名母親表示,這類活動的好處是,父母出馬都是開門見山,直來直往,將各自需求擺在檯面上,省了年輕人初次見面的尷尬彆扭,省時有效率又不難堪。
不過,也有只想抱金孫者,條件太多始終不能如願。有人兒子40多歲,卻只想找20多歲頂多30出頭的「良配」。主辦方透露,一名父親苦尋不著理想兒媳婦,仔細一查才發現,他兒子40歲,他對未來媳婦卻百般挑剔,30多歲太老,教育程度比兒子高不行,就連沒有兄弟的女子都畫叉,理由是老了得扛起照顧父母的責任,無法安心顧家。
主辦方溫馨喊話,無論父母如何費盡心思為子女淘選佳偶,最終還是得讓年輕人做主。畢竟姻緣這碼事,還真不是外人能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