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醫藥組 綜合報導)運動對身體有益,但你的身體能負荷多大的運動強度呢?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臨床上遇過自覺身體健康、熱愛運動的民眾,檢查後才發現心臟有肥厚性心肌病變。這是一個容易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心臟問題,若未警覺持續以高強度運動對心臟施壓,恐有猝死危機。因此提醒民眾,多運動是好事,但最好能夠搭配健康檢查了解身體狀況,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施奕仲表示,運動導致猝死的緣由,多數是心臟抑或是血管問題,而罹患慢性病患者就是高危險群。
- 心臟問題
(一)心臟結構異常:如肥厚性心肌病變、左心室出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等。
(二)患有致命性心律不整:如長QT症候群、Brugada症候群、心肌炎後遺症、陳舊性心肌梗塞或電解質嚴重失調等等所誘發的心室頻脈,甚至心室顫動等致命性心律不整,導致猝死。
- 血管性問題
血管的主要問題為冠狀動脈心臟病急性發作,也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另外,腦血管梗塞〈梗塞性中風〉、主動脈剝離、腦出血〈出血性中風〉等也是應注意的狀況。以主動脈剝離為例,由於運動時血壓會有生理性的上升,所以如果本身血管硬梆梆、缺乏彈性,有可能在運動時因血壓起伏而導致主動脈剝離。
- 慢性病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者,如果指數控制不良,本來就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好發族群,因此若突然進行高強度運動的話,最好經醫師評估、定期健康檢查,在良好控制慢性病的情況下,漸進式地增加運動時間、強度與頻率,才能安全地達成身體健康的目的。
施奕仲也提醒,心臟問題也可能是藥物交互作用造成,尤其是有些致命性心律不整的發作,正是同時服用某些抗組織胺類藥物與某些抗生素時所引發。因此若同時有不同科就診的話,一定要告知醫師使用中的藥物。
評估心血管狀況,五大檢測報你知
施奕仲提醒,運動導致猝死的機率並不算高,但是由於此類狀況在發生前多數都毫無徵兆,因此千萬不可輕忽,建議民眾應於在45歲以前透過健康檢查了解是否有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心臟結構、血管、心電傳導的異常,才能避開運動時導致的急性心血管風險。
- 血液檢驗:可了解心臟冠狀動脈相關疾病各個風險因子的數值,並評估脂蛋白型態、血管是否有異常發炎等的狀況。
- 心臟超音波:了解心臟結構是否有異常,如是否有肥大、瓣膜、先天性心臟病、陳舊性心肌梗塞或升主動脈大小等問題。
- 運動心電圖:透過運動來評估冠狀動脈血流是否受阻造成心肌缺氧,且運動激發交感神經張力,還可評估是否有心律不整的狀況。
- 頸動脈超音波:了解供應腦部血流的頸動脈群有無動脈粥狀硬化斑塊或血管狹窄等異常。
- 動脈硬化儀:藉由脈動波流速檢測血管硬化程度,了解血管因缺乏彈性而爆裂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