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報你知】日本今起排放核處理水•我原能會、氣象局啟動擴散預報 行政院:對台灣影響可忽略
日本福島核處理水8/24起排海 台灣食藥署加強13種水產品監測
(台灣英文新聞/國際組 綜合報導) 福島第一核電廠2011年3月遭受東日本大地震(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侵襲,引發爐心熔毀,為冷卻核燃料團塊,一直需要使用大量海水來冷卻爐芯,否則仍在持續發生反應的核燃料就有可能引發更為嚴重的事故。
十二年來,福島核電站已經積壓了13.43億立方米的廢水,並且還在以每天170立方米的速度增加。東電利用淨化裝置去除氚以外的多數輻射物質,成為「核處理水」(ALPS處理水),貯存在核電廠腹地內。
營運方東電公司在獲得日本政府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認可後,從8月24日起將這些受到核污染的海水過濾後排向太平洋。
各方圍繞此事件的爭議主要在於:這些經過處理的廢水是否安全?是否真的如東電公司所說,處理後的廢水中只含有「氚」這一種放射性物質、與其他國家正常運營的核電站所排放的冷卻水相當?
排海比存放更安全?
日本24日起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處理水入海,高雄市海洋局會同衛生局辦理日本福島進口水產品聯合稽查。(高雄市海洋局提供)中央社112年8月25日照片
德國輻射專家,維也納理工大學教授施泰因豪瑟(Georg Steinhause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只要稀釋後緩慢排海,氚對人體與環境均不構成顯著危險,而早年間各大國進行的核武器試驗殘留在海洋中的氚,遠遠高於福島核電站的計劃排放量。
「而且氚不會在海洋生物中積聚,不會像汞那樣積聚在金槍魚等生物體內。而是會不斷地稀釋。」
(德國之聲)
施泰因豪瑟還認為,鑑於繼續存放核廢水會導致滲入地底的風險增高、煮沸排入大氣的風險不可控,因此排向大海是當前條件下最優、最安全的方案,也是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內的許多人都推薦的方案。
喝一杯也沒事?
漢諾威大學放射生態學與輻射防護研究所的瓦爾特教授(Clemens Walther)在接受德廣聯採訪時也指出,按照東電公司的說法,目前採用的過濾方案能夠濾走62種放射性物質,此後廢水只剩下碳14和氫3(又稱氚)這兩種放射性同位素。
「氚在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宇宙射線不斷轟擊大氣層,就會產生這種氫的放射性同位素。在土壤、海洋、河流、食品、動物內到處都有,人體內也存在氚。」
(德國之聲)
瓦爾特還指出,福島的核廢水排海,其每年的氚排放量大約與正常運行的核電站冷卻水相當,而且歐洲的一些核設施排放的廢水其放射性還要遠遠高於這個水平,但也依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我們喝一杯福島的處理後核廢水,進入人體內的氚的輻射量,差不多就是我們乘坐一個小時飛機遭受的宇宙射線輻射。」
(德國之聲)
瓦爾特還認為,中韓等鄰國對福島核廢水排海表示強烈抗議,其背後可能有著政治動機,而不一定是真的擔心東亞地區的水產品內會有更高的放射性。
日方有意瞞報?
不過,國際醫生防止核戰聯盟(IPPNW)德國分部的施密德(Jörg Schmid)並不認同福島核廢水無害的說法。這位醫生在接受德新社採訪時說,盡管東電公司高度稀釋了核廢水,但是這並不會改變排向大海的放射性物質總量,
「科學研究表明,即便是極低的輻射劑量,也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德國之聲)
德國環境部長萊姆科(Steffi Lemke)也警告說,只有在窮盡一切其他手段後,方能採取這樣的「萬不得已方案」;即便排海是不可避免的,也應該「慎之又慎」。她在今年4月的G7環境部長會議上也曾要求日方:相關信息必須對周邊民眾公開,且應該讓公眾參與這一決策。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則認為,日本方面對外刻意壓低了估算輻射值,並且故意將公眾的注意力轉向危害性不大的氚。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高級核專家肖恩·伯尼(Shaun Burnie)對德國之聲表示:
「日本政府在轉移媒體和本國民眾視線的工作上做得很好,使民眾聚焦於含氚廢水,並聲稱這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但核廢水中含有許多已知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包括鍶90。」
(德國之聲)
伯尼稱,外洩的東電內部文件證明,即使通過處理,也無法將許多放射性同位素如碘、釕、銠、碲、鈷和鍶減少到「無法檢測」的程度。
【分析】日本福島核處理水排海究竟是否有害? 德國有學者稱「喝一杯也沒事」?!
【報你知】日本今起排放核處理水•我原能會、氣象局啟動擴散預報 行政院:對台灣影響可忽略
日本福島核處理水8/24起排海 台灣食藥署加強13種水產品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