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葉湘宜 綜合報導)日本自24日起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中國對此表達譴責,中國消費者逐漸遠離海產攤位,並急著囤購食用鹽。
中國官媒及政府在過去幾週內多次批評日本的核廢水排放計畫,稱日本政府沒有證據證明核廢水是安全的,強調其對週邊國家的危險性。
在日本24日開始排放核廢水的數小時內,中國即宣布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路透社報導,上海寶山區江陽水產市場的兩名攤販證實,市場管理員在24日下午巡視了各個攤位,並要求撤下日本產品。
雖然已不再販售日本水產品,但中國攤販仍擔心顧客之後仍不會再購買任何水產,無論其產地為何。
一名王姓攤販認為,核廢水的排放將影響民眾吃海鮮的需求,即使海鮮不是來自日本,但攤販們也無能為力。
另一名冷凍海鮮陳姓員工透露,在24日排放前,每天都有很多人去消費,但現在的顧客寥寥無幾,也沒有人買。
另外,核廢水的排放也在中國造成了一波食鹽搶購潮。
中國國營的鹽業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食鹽生產商,他在週四發表一份聲明,請民眾不要恐慌性搶購,並向消費者保證工廠正在加快生產,缺貨只是暫時的。
報導指出,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超市貨架上的食鹽都被搶購一空,網路銷售平台上的亦是如此。
根據中國媒體街面公布的數據,自8月22日算起,電子商務平台東京商城上的食鹽訂單已高達673萬份。
2011年福島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事故後,當時也在中國造成一波食鹽搶購,除了擔心海鹽可能受到汙染外,中國人也普遍認為含碘食鹽有助於防止輻射中毒。
一名56歲的王姓民眾說,他認識很多人都相信含碘食鹽可以防止輻射中毒,但她到超市買了一些是為了以防缺貨,因為他看到網路上的影片說超市內都沒有鹽,所以他想先買起來,以防之後煮飯時需要用到鹽。
中國24日宣布,為防止日本輸入的食品帶來放射性汙染風險,全面暫停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日本對此批評中國散布「毫無科學依據的說法」,並堅稱核廢水為安全的,還指出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得出結論,排放核廢水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可忽略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