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知微 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南韓總統尹錫悅,將於18日齊聚華府郊區的大衛營(Camp David),是三國領袖首次單獨進行峰會。在印太形勢益形複雜的情況下,選在這既有度假氛圍,又具外交重要性的地點會晤,絕非只是盟友見面敘交情。拜登打得什麼如意算盤?
經濟學人指出,多年來,作為美國總統度假首選的大衛營,同時也是與外國達官顯要談正事的不二首選。美方盼藉此機會,將美日韓峰會制度化,雖非正式聯盟,但若能定期舉行,對遏制區域兩大威脅-中國與北韓,勢必能起關鍵作用。
的確,時機正好,錯過難再有。
日韓雖同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卻總因歷史情結而難以同心同德。在南韓前總統、左派文在寅執政時期,日韓因二戰時期日本的帝國主義惡行而齟齬不斷,美日韓三方安全合作陷入停滯,情資共享停擺,正中中國與北韓的下懷。
如今在尹錫悅的示好下,兩國好不容易願意各退一步,拋開舊怨,放下心結,朝共同利益努力。岸田5月赴韓進行國是訪問,是12年來日本領袖首度踏上首爾。同月,日本一艘驅逐艦在南韓港口靠港,上頭飄揚著一面頗具爭議的帝國旗幟,此事的象徵性不言可喻-今日的安全問題,比什麼歷史舊恨都來得重要。
大衛營一會,標示了三國重新合作的強烈意圖。三方國防部長6月會晤時,矢言即時分享北韓的飛彈發射動態。除了鞏固防務,科技及能源與半導體供應鏈等問題也是議程重點,韓國三星就傳聞將在日本投資晶片廠。三人會後可望發表聯合聲明,載明美日韓在軍事與經濟安全的共同利益。
跨不過的障礙
不過,經濟學人點出,儘管各方展現彌補裂痕的誠意,恐怕還是有跨不過的檻。日韓的猜疑不可能一夕化消。日本受限於和平憲法,想加入安全聯盟一事綁手綁腳。對南韓而言,要放開心胸讓日本軍力投射於朝鮮半島,也非易事。首爾智庫「峨山政策研究院」(Asan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研究員崔恩美(Choi Eun-mi)認為,對南韓民眾而言,就連情報分享這件事,都不是人人樂見。
再者,三國各有各的安全利益考量。對南韓而言,首務是防範北方猛虎。日本更擔憂的是中國威嚇、兩岸潛在衝突,而南韓對此事卻不願多談。美國想擴大核子保護傘,但在這點,南韓想大張旗鼓,日本卻寧可不露聲色,作風出現分歧。此外,日韓對美國的貿易政策也頗有微詞,南韓並不願與中國切割太甚。
又,國內政治對三人的結義之情投下陰影。南韓人支持與日本修補關係,但在戰爭暴行上,不少人認為尹錫悅太過屈從,如二戰時日方強徵勞工一事。另一方面,岸田面臨黨內民族主義派的保守勢力壓制,也不太可能作出更多讓步。
倘若2027年南韓大選變天,文在寅勢力抬頭,或讓厭惡聯盟的美國前總統川普再奪回白宮寶座,今日的努力恐怕都將化為泡影。因此,本次大衛營峰會最重要的目標,便是將得來不易的成果,透過制度化的方式保存下來。
藉由重要地點作出重要宣示,美日韓會定期會晤、設置熱線,如此一來,將來無論各國政壇如何風雲更迭,在位者都將難以「說不談就不談」,任性退出峰會。
2023年5月21日,拜登、岸田、尹錫悅在廣島參加G7峰會(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