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知微 綜合報導)在英國終於獲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後,成員國現面臨了下一個燙手山芋-中國申請案,其涉入的不僅是入會標準問題,政治才是最頭疼的因素。
路透報導,7月CPTPP成員在紐西蘭奧克蘭會議中正式批准英國入盟,成為第12個成員國。接下來要商議的申請案包括中國、台灣、烏克蘭、哥斯大黎加、烏拉圭與厄瓜多。
原先有不少國家以CPTPP高門檻為由,不將中國入會當一回事,但專家指,北京有可能想方設法排除萬難,達到入會標準。然而,當初此一由美國主導的貿易協定,本意就是為了抗衡中國日增的經濟勢力,惟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美國退出,才演變至今日以日本為首的局面,若北京鐵了心加入這組織,不啻滅了其「抗中」意圖,扳回一城。
中國真的有望加入嗎?
就技術障礙而言,欲成為CPTPP的一員,須大幅削減關稅,致力開放服務業與投資市場,設立關於商業競爭、智慧財產權及外資保護等層面的法規。一般認為,中國保護國營事業甚力,補助豐厚,不太可能撤掉這層保護。
但紐西蘭前貿易談判官Tim Groser指出,有些中國內部人士其實盼著能藉此入盟案推動國企改革,不可小覷了這份心思。
不過,要想達到市場經濟所需的開放標準,以及杜絕智財權剽竊情事,中國要努力的、要放棄的,不可謂不多。再者,CPTPP關注數位貿易,禁止(中國)強制外企在本地儲存資料,這挑戰了北京當局的鐵腕管控,除非大刀闊斧改革,否則很難符合這貿易體的標準。
儘管如此,例外猶存。若以國家安全為由,中國是有可能爭取維持特定保護措施。此外,中國當初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也的確展現了其開放的決心。
最終,一切還是回歸到了政治面。
由於入會需所有成員國一致同意,客觀標準先不談,有的國家因新仇舊怨,擺明了不會點頭。澳洲就把話擱在前頭,表明若北京持續禁止澳洲紅酒、大麥進口,就不會批准。此外,美國、澳洲、英國、加拿大、日本、紐西蘭7月才簽署了一份聲明,譴責經濟威逼,一般相信矛頭就是指向中國。
各國有各國的利益考量,而美國也不是不可能重回CPTPP,這使成員國無疑又陷入兩難。畢竟,成員擁有否決權,若今日真的讓中國加入,改日美國想回來,北京肯定會加以阻撓。想要兩邊都不得罪的國家,這下傷透腦筋。
就目前而言,美國似乎興趣缺缺。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上週表示,美國目前著重在推動「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此架構旨在確保供應鏈安全、強化商業行為,但並非自由貿易協定。
中國也沒閒著,一方面欲加入CPTPP,一方面又支持另一貿易架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此協定包含中國與東協等國家,排除了美國,意在減免關稅,而非CPTPP倡議的開放經濟、強化勞動及環境標準。
除了得顧慮美中兩雄相爭,還得考量兩岸敏感問題。台灣與中國都爭相入會,北京也透過明暗手段阻撓台灣加入的努力。在權衡中國申請案時,各國檯面上、檯面下,勢必得有一番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