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台北報導)出現發燒、嘔吐、躁動不安、後頸部僵硬、平衡感變差等情形,當心是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據全球統計,無症狀帶菌率約5至10%,而國內20-24歲男性之腦膜炎雙球菌鼻咽帶菌人數約40、50萬人,一旦發病,若進展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症,致死率可高達4成。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教授說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源於一種好氧性的革蘭氏陰性雙球菌,可依據細菌結構進行分類,其中,較容易造成疾病的血清型為A、B、C、W、X、Y ,我國又以B型為大宗,約有81%屬於此類型。
高風險族群為嬰幼兒,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例如需要長時間處與同一個居住空間或教室的族群,容易互相傳染此菌;但由於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後,大多數的人都是無症狀帶菌,推估台灣有230萬人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隱形帶原者,家長在職場中或是兄姊在校園內都有可能被傳染成為無症狀帶菌者,返回家中後就有可能將細菌傳染給免疫力較低的新生兒。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教授提醒,台灣約30%腦膜炎個案為4歲以下幼童,且重症率也最高,發病後8小時以內,患者症狀極為不明顯,與感冒症狀相似,如:發燒、嘔吐、躁動不安、活動力差等。直到第9至15小時,才可能出現相對典型的後頸部僵硬、平衡感變差等症狀。
倘若仍未即時就醫,在16至24小時之間,可能就會造成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整體而言,黃金救援時間僅有短短的24至48小時,即使給予適當治療,死亡率仍有10%至15%。
黃玉成進一步說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致死率高達10%至15%,每7位患者就有1人具死亡風險。除此之外,因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會侵襲頭腦與血液,康復後也可能因為中樞神經感染嚴重,造成腦性麻痺、聽力喪失、智力受損、癲癇等神經學後遺症;甚至還會因為血液功能驟減需要截肢。
黃玉成呼籲,除了勤洗手、戴口罩、減少出入人流密集場所以外,接種疫苗也是預防方式之一,建議1歲以下幼童接種滿3劑或2歲以上接種滿2劑、成人接種1到2劑,都可及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