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俄烏戰爭深陷泥淖,烏克蘭苦無彈藥。百般掙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終究下了「艱難決定」,要將集束彈(cluster munitions,或稱子母彈)送往烏國,此舉遭到千夫所指,人權團體一片撻伐。
拜登7日接受 CNN 訪問時無奈表示,烏克蘭彈藥告罄,需求孔急,美國生產155釐米口徑砲彈的腳步趕不上烏國消耗速度,作為過渡,不得不先供烏同樣口徑的集束彈,助其大反攻。
集束彈為何此充滿人道爭議?BBC 做了說明。
集束彈是何物?
集束彈是一種火箭、飛彈或砲彈,內部裝填多個小型炸藥,針對大範圍區域進行攻擊,發射後在空中爆炸,造成廣大殺傷力。由於小彈藥在衝擊當下可能成為未爆彈,如落在濕軟地面上時,待之後被撿起或踩到時才引爆,誤殺百姓或致殘機率相當高,故而引發人道疑慮。
為何禁用?
鑒於集束彈對平民百姓的無差別攻擊風險,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在內的百餘國,都批准了《集束彈藥公約》(Convention on Cluster Munition),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使用、開發、生產、儲存、取得這類彈藥。
由於小炸彈形似玩具,若落在住宅區、農地,孩童恐出於好奇撿拾而遭炸傷。人權組織對此類炸藥深惡痛絕,甚至將之使用視為戰爭罪。
何國禁止?
俄羅斯、烏克蘭都非公約簽立國,自2022年2月開戰後,雙方皆有使用的紀錄。美國也未簽署,但先前曾批評俄國廣泛使用這類武器。
俄國集束彈據稱有高達40%的啞彈(dud)率,意味落入地面後仍是一大風險。一般而言,未爆率約為20%。根據五角大廈,美方集束彈的啞彈率低於3%。
為何烏克蘭向美國提出需求?
這場仗曠日廢時,打了500天,烏軍與俄軍彈藥耗損甚鉅,西方盟友未能來得及補給烏克蘭。對於陷入膠著的東南部戰線,彈藥成了主要武器。烏軍必須將俄軍從綿延1,000公里的戰線擊退,只好請求美國支援集束彈藥,摧毀躲在壕溝中的俄軍。
美國這「艱難決定」的後果
華府的這項決策並不容易,許多民主黨人及人權倡議者都不支持,從這議題討論了6個月之久可證其爭議程度。如今真的無奈為之,對美國最立即的衝擊便是自毀苦心築起的道德高地。
俄國犯下了許多戰爭罪行,而美國此舉可能招致偽善的批評。畢竟,集束彈藥是一種極為殘忍的無差別攻擊武器,多國禁用不是沒有理由。如此一來,美國恐怕得面臨來自西方盟友的質疑,而此一聯盟一旦出現裂痕,正是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所樂見。
2022年6月10日,俄國對基輔空襲,市郊出現集束彈空殼(圖/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