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癌症研究機構擬於7月正式將阿斯巴甜(Aspartame)列為致癌物質,由於阿斯巴甜是全球廣泛使用的代糖,此舉勢將在食品業掀起波瀾,並引發關於代糖利弊的無盡論戰。
路透引述兩名知情人士說法,世衛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預計於7月14日將阿斯巴甜列入「可能的人體致癌物」。
IARC是於6月稍早在一場外部專家會議中作成決議,共檢視了1,300份研究,但並未說明人類可食用的安全範圍。世衛/糧農組織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亦將於同日公布阿斯巴甜檢討報告,內容直到7月才會公開,但一名IARC發言人透露,兩份報告具有「互補性」。
自1981年起,JECFA就主張只要適量食用,阿斯巴甜安全無虞。舉例,一名6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要喝12到36罐無糖汽水(視阿斯巴甜含量而定),才有健康風險。歐美等各國監管單位將其指引奉為圭臬。
由於健怡無糖可口可樂(Coca-Cola)、Extra口香糖、部分思樂寶(Snapple)果汁飲料,以及多種產品都使用阿斯巴甜作為人工甜味劑,這般公告對業界無疑是一場海嘯。此外,IARC的決議,過去曾導致不少訴訟,也曾被批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尤其是「無可避免」的情況。如,熬夜工作、攝取紅肉、使用手機,都被列為程度不一的致癌行為。
國際甜味劑協會(International Sweeteners Association,ISA)對報告嗤之以鼻,稱IARC並非食安機構,對阿斯巴甜的研究也缺乏足夠、可信的科學證據。
2022年,法國針對10萬名成人的研究指出,大量食用人工甜味劑(包括阿斯巴甜),致癌風險略增。2000年代,亦有義大利報告指,實驗鼠的罹癌與阿斯巴甜有關。不過,兩項報告都曾因實驗方法或因果關係遭到挑戰。
甜味劑到底要怎麼用?用哪種?加多少?如何平衡口味與健康疑慮?向來是食品業的一大頭疼問題。汽水龍頭百事(Pepsico)公司2015年停用阿斯巴甜,2016年恢復使用,2020年又再度棄用,從這反反覆覆的做法,不難看出業者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