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張雅鈞 綜合外電報導)瓦格納首領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以撤換俄國國防部領導層為訴求,發起「正義行軍」劍指首都,卻在24小時內以戲劇化的方式落幕。分析專家指出,普里格津與俄國國防部矛盾日漸激烈,已有預感未來將會失勢,本次行動並非政變而是「談判策略」,原本想要爭取普丁的支持不料卻與預期相左,最後以出賣瓦格納傭兵,換取最後的政治影響力與人身安全。而俄國國防部並未洗牌也恐成為未來風暴所在。
與普里格津交情20載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以一通電話,將瓦格納的腳步停在莫斯科200公里之外,一場浩大的「叛變」大戲到底是戛然而止,還是中場休息,仍尚未得知。兩人協議內容沒有對外曝光,但克里姆林宮保證,不起訴普里格津並由其前往白俄羅斯,瓦格納全員除罪。普丁親手為「大廚」安上叛國罪名又火速赦免,暴露了其政權的裂痕;「清君側」的目標之一俄國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y Shoigu)自事件始終神隱。俄國的政治與軍事領導的不可動搖性已蒙上一層陰影。
法新社指出,62歲的普里格津似乎已打完手上所有的牌,維羅納(Verona)國際安全小組(ITSS)的軍事戰略專家德爾法夫(Danilo delle Fave)認為,「整起事件事是他(普里格津)的孤立與相對軟弱的結果」,近來從未有任何大國出現這樣的軍事危機。
瓦格納軍團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被派至開戰以來最血腥的烏克蘭巴赫姆特(Bakhmut)戰役,導致超過2萬名瓦格納成員陣亡。普里格津與莫斯科軍方高層的激烈爭執長達數月,隨著戰爭的拖延,他發現自己在俄國的政治舞台越發孤立,且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也站隊俄國國防部。今年六月俄國國防部下令,所有私人傭兵團體7月前都應簽屬合同加入正規軍,更為瓦格納的獨立性敲響喪鐘。
「正義行軍」非政變 是「談判策略」
美國地緣政治智庫新線戰略及政策研究所(Newlines Institute for Strategy and Policy)俄國專家霍恩(Jeff Hawn)表示,普里格津可能已經算出自己將不再受到保護,當克里姆林宮決定如此時,自己可能會被起訴或監禁,若他的軍團被併入正規軍,他將去所有保護與籌碼,不僅實質威脅其政治影響力,更構成人身安全威脅。
也因此,普里格津劍指莫斯科時,一直強調是「正義行軍」。國際安全小組俄國專家金士頓-考克斯(Will Kingston-Cox)表示,普里格津此舉不是政變,而是一種「談判策略」。
金士頓-考克斯指出,「瓦格納軍團並沒有試圖奪取政治權力,」而是為了「迫使普丁就軍隊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以及蕭依古的命運進行談判。」
霍恩進一步指出,普里格津希望說服普丁站在自己這邊反對國防部高層,在他心中可能已別無選擇,並可能認為如果他發出足夠強烈的聲明,就會獲得普丁的支持,以及與格拉西莫夫敵對的派別勢力的支持,一同對普丁施壓。
情報界支持卻被普丁否定 出賣瓦格納換取自身安全
德爾法夫表示,普里格津肯定得到情報界與軍事界的某種程度支持,默許他將人員及物資運到羅斯托夫。
但普里格津可能高估自己成功的機會,普丁明確支持蕭伊古,並將瓦格納軍團的行動打上「叛國」的標籤。霍恩認為,普里格津隨後可能聯繫盧卡申科等盟友,來幫助自己找出路、說情。
儘管普丁看似暫時避免最糟糕的情形,但這場危機遠未結束,例如沒有人知道瓦格納傭兵對此如何反應,「可能會有針對普里格津的內部起義,因為有些人感覺被耍了。」
霍恩也預測,任何加入正規軍的瓦格納傭兵都不會得到好的待遇,他們往往是前軍人,回去會被視為叛徒,或被指派更危險任務去當炮灰。
「從本質上說,普里格津出賣了自己的傭兵,以便在俄國的權力遊戲中保留一些影響力,並從某種程度上保證自己的安全。」
與此同時,格拉西莫夫或蕭依古仍在位,目前沒有任何說法在這次的交易中,包含了兩位的辭職。
德爾法夫表示,本場危機對普丁政權的影響,將由這兩人的命運來判定,國防部可能仍存在「未來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