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張雅鈞 台北採訪報導)「月經一姊」凡妮莎在月經狂歡節講座中分享,視障者與身障者在生理產品使用體驗的盲點,也提出滿足所有受眾需求的通用設計,才是達到「平權」的最佳途徑。
第二屆月經狂歡節於26日至28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行,邀民眾為月經去汙名化同歡。「月經一姊」凱娜創辦人凡妮莎、谷慕慕共同創辦人陳苑伊共同主講「他的月經不只是他的月經:身障者的月經對話」,以身障者不為人知的困境,提出應當突破為特定族群刻意設計產品的誤區,將「通用設計」的概念落實到生理產品、服務與教育之中。
相關閱讀:質疑生理假?AI歧視月經?週末月經狂歡節打破禁忌 平權不夠要「豐盛」
台灣生理產品在近13年來不斷推陳出新,從衛生棉、布衛生棉、棉條到月經杯、月經褲、月經碟片,女性有更多的選擇,社會也正努力推動消除「月經貧窮」。然而,許多族群的月經平權依然進步緩慢,甚至停留原地,因為當前的生理產品設計,並未將她們的生命經驗涵蓋其中。
對明眼人來說,經期期間使用衛生棉稀疏平常,但視障者因為看不見、無法感知月經來潮確切時間,她們一個月有21天在使用衛生棉,以免自己在外失儀,但隨之而來的,是高成本與身體不適;身障者可能面臨無法單手完成黏貼的窘境,下半身無感知能力的族群,也無法使用需要頻繁更換的生理用品。
許多產品設計與說明相當依賴視覺經驗,造成視障者資訊缺失、理解困難。凡妮莎指出,使用者無法從說明書中得知,取出棉條可能會造成噴濺,看不見以至於無法恰當處理,種種的資訊缺失導致她們受到責備與歧視。
如何讓視障者也能透過說明獲得完整資訊?
有效、詳細的文字說明獲得資訊相當重要。舉例而言,「水果」是明眼人與視障者的共同生活經驗,對她們而言,「切了一半檸檬把中間的肉切掉」是最能夠在大小、形狀上描繪月經碟片說明;設計者提供詳細說明棉條取方式,以及一套可以避免噴濺的優雅處理手勢,都是協助她們免於困擾的方式。
針對特定族群開發商品就是解決問題嗎?
凡妮莎與陳苑伊以「殘障廁所」一詞出發,指出「殘障」是一個框架,提醒別人「缺失」,而真正要滿足所有族群的需求,則是要從「無障礙」廁所進化到「多元友善」廁所,換句話說,就是能照顧所有族群需求的「通用設計」。
陳苑伊指出,所謂通用設計,就是設計上融入不同族群的需求。相較於其他生理用品,不同症狀的身心障礙者們都能相對簡單的將月經褲穿起來,達到吸收月經的效果,也無須頻繁更換,且一般女性及跨性別生理期、中壯年婦女乃至男性漏尿皆可使用。
凡妮莎特別指出,許多生理產品雖然便利,但不適用於無行動能力者。根據法規,對無行為能力者使用任何置入性的生理產品,都是侵犯性自主。在這樣的框架下,月經褲的出現,可以在遵守法規的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凡妮莎還分享,先前為視障族群特別設計性教育使用的「翻翻書」,可透過語音及觸覺等途徑,了解子宮等生理結構。然而多位視障者都提出建議,「不要特別為了視障者發展這個教材」,而是要做給全人類女性使用,但附帶不同的輔助系統,讓不同的需求的人都能使用。
「能夠服務所有受眾、滿足依靠不同感官使用產品與服務」的通用設計,才是達到「平權」的最佳途徑,凡妮莎如此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