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兩岸民眾最熱門話題之一,應該就是「該不該提前還房貸」?而這也顯然困擾著眾多的房貸族,最主要就是房貸利率出現重大變化,但台灣及中國房貸利率卻是兩極化的不同,台灣房貸族是被節節高升的利息壓得喘不過氣,但中國房貸族則是因房貸進入低利率區間,紛紛開始考慮提前還款。
台灣央行不斷升息,最新統計,今年元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金額跌至369.54億元,寫下近四年新低,不只如此,新增房貸利率已連14漲至1.953%,創近七年半新高,就快突破2%大關,讓許多購屋族擔心繳不出貸款利息,每當薪水一進來時,就急忙捧著現金衝到銀行還款。
央行還會繼續升息嗎?央行上周公布理監事會議紀錄,理事擔心電價上漲恐加劇通膨壓力,且全民普發6000元會導致物價上揚,加上今年來與民眾切身相關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漲幅高於整體CPI年增率,更可能推升通膨預期,贊成央行持續升息抑制通膨預期心理。意即,繼續升息似乎難以避免。
而財政部上周也公布4月進出口概況,4月出口額359.6億美元,較上月微幅回升2.1%,相較於去年同月仍衰退13.3%,已陷入連續8個月的衰退。財政部也表示,目前還沒看到春燕歸來的跡象,各家廠商的法說會釋出的展望也都偏向保守,可以預期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數字,恐創下金融海嘯後最大的降幅。
台灣經濟前景不明,央行又季季升息,如今就連竹科新貴付房貸也手軟了?據統計,高收入的竹科人是支撐新竹房市的主力,但受景氣影響,分紅也不如以往,有竹科工程師就在網路上崩潰發文,稱買下竹北房後才裝潢好入住半年,驚覺今年分紅「慘不忍睹」,擔憂「房貸繳不出!」
而在中國,提前還房貸目前已不是新鮮事了,因為從2022年起熱度就已逐漸走高,今年初以來則愈來愈火熱,並且還經常上了熱搜,很多人想還房貸卻還得排隊預約等消息,最近有不少人甚至為了還款都還陷入了「線上預約不到,線下讓等消息」的死胡同裏,焦急不已!
民眾會一窩峰的提前還房貸,最主要有兩大因素,首先,就是這兩年「炒房不妙」愈發明顯,房子增值慢了、少了,既然沒有了增值空間,提前還貸反而成為減少利息支出的一種理財辦法。
其次,隨著中國不少地區頻繁調整首套房貸利率,讓房貸進入低利率區間,如今民眾紛紛開始考慮提前還款,尤其是2022年之前的高利率時期申請房貸者 ,只要現在手頭不緊張,且短期或可預見中長期沒有大額資金需求者 ,根本上都在進行提前還款的操作。
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2022年之前沒有這麼多的人還款,在2021年下半年銀行的貸款額度甚至還不夠用,去年提前還款的人就明顯增加,今年更是爆大量成長。有民眾指出,去年底就預約了提前還貸,當時最快只能選一個月之後的,一個月過去了審批還沒通過,打電話問銀行,銀行卻説去年10月的申請到在都還沒處理完呢。
其實,個人貸款原本就是銀行核心優質資産,大量提前還房貸會直接影響到銀行的營收和利潤,對於銀行來説,大量的提前還貸的確會造成不小的業務壓力,如今中國還房貸還得排隊等候消息,或許這只是銀行對提前還貸者的刁難或惡意阻攔手法?
那到底是否應該提前還款呢?提前還貸利弊又為何?有些人會說,若手頭有資金應先投資會更划算,用獲利來還房貸也未嘗不可。也有人說,窮人建議先還房貸,因為買定存股也不夠還你的房貸,先顧好下一餐比較重要。
其實,這些問題因人而異,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檢視現階段自己財務狀況,再決定「房貸」到底要提早還完,還是慢慢的還?但面對這波利率海嘯,房貸族最有效的應變策略,應該還是要盡量「開源節流」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