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李昱德 綜合報導)由於環境法規日漸嚴格,加上一般民眾也開始有要求,許多企業開始更加關注環境議題,希望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可以更綠。然而,有些做不到的企業選擇用假裝自己很綠的「洗綠」方式對外展現,這引起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注意。
衛報報導指出,在食品和飲水觀察(FWW)在內的多間非政府組織連續多年向FTC提交,有關石化企業、大型農業公司及食品工業等高汙染產業持續發表誤導性錯誤資訊的抗議後,FTC將透過更新〈綠色指南〉(Green Guide)內容,來協助消費者,避免誤信公司為了洗綠而釋出的各種錯誤訊息。
〈綠色指南〉最早在30年前發布,其原意是讓企業知道如何在符合FTC的規範下,提出環境相關的行銷策略。雖然指南本身並沒有強制性,但是當FTC對任何企業提告時,都有助於強化規範的立場,法庭也頻繁引用該指南作為判案依據。
長期以來,環保團體對於大企業在碳中和、碳抵換等領域的行銷4上,使用容易讓人誤會的詞彙來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十分不滿。這包括「天然」氣、「可再生」天然氣、塑膠回收、有機標籤以及一些暗示公司有遵守其環境責任,其實毫無意義的字彙。
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草根環境組織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零化石燃料經濟計畫(Fossil-Free Finance campaign)的顧問John Kostyack指出,這些產業正竭力發起錯誤資訊的宣導活動,讓消費者對於其消費行為對環境的影響,產生錯誤認知。
布朗大學的研究發現,光是市場上最大的5間石油公司,過去30年間,每年就花費超過36億美元在「聲譽建構」上。哈佛大學2022年的研究更指出,這些石油公司在社群網站上發布的所有消息中,有72%涉及洗綠。
常見的誤導性資訊包括,宣稱所有塑膠都是可回收(其實因為製作新的塑膠產品比回收更便宜,大部分的塑膠都不會被回收,即使可以回收,美國國內也只有標籤為1和2的塑膠可以回收);天然氣有助減緩全球氣候變遷;公司正透過被戲稱為「黑箱數學」(black box math)的方式達成碳中和等。
環境組織也要求FTC應該阻止企業使用「乾淨」、「永續」、「天然」、「可再生」等通用性的環境友善詞彙來模糊化石產品的焦點,並避免「有機」這個字被用在食物以外的地方,尤其是那些本來就沒有內含有機物的製品,像是鹽巴等。
事實上,這幾年相關官司也有出現對標示不實公司祭出上百萬美元罰鍰的案例,像是沃爾瑪(Walmart)與柯爾百貨(Kohl’s)就因為將人造絲標籤為「永續竹子」而被開了高達550萬美元的罰單。胡椒博士集團(Dr Pepper Snapple Group)也在加州因宣稱其咖啡杯可回收而須支付1,000萬美元罰金。
儘管全美獨立企業聯盟(NFIB)在一則評論中,辯稱這些標籤與標語都屬於公司的「意見自由」,並指控指南如果強化規範,就是在言論自由上矯枉過正,Kostyack認為,此時搬出言論自由根本沒有意義。
Kostyack說,你如果宣稱天然氣對氣候變遷治理有益,那你就要提出相關證據。這是一場針對假消息的戰爭,而FTC的角色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