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知微 綜合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至今已經三年多,對於病毒的起源仍舊是個謎,最近法國科學家意外發現,中國在全球資料庫上傳的基因資料中,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販售的「貉」(犬科動物)檢體竟含有COVID的DNA,這新發現再度掀起疫情究竟是動物傳人還是實驗室外洩的論戰,可疑的是,資料不久便遭中方刪除。
美聯社報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學家,日前將2020年初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收集到的基因定序資料上傳至全球最大的公開病毒資料庫,其中包括了專賣野生動物的小販攤,而其所販售的貉驗出了COVID病毒。
詭異的是,中國科學家不久後便將相關資料刪除,所幸法國生物學家早一步將資料存了下來,並與一群研究病毒源頭的科學家分享討論,認為這為病毒從動物跳至人類身上的說法提供了有力證據。
- 參議院COVID溯源報告 美國專家挖出電文暗藏玄機 揪武漢實驗室掩蓋疑雲
- 都是野味惹的禍! 中國即日起禁野生動物交易
- 肺炎禍首人畜共通病毒 武漢市場百種「野味」連孔雀都不放過
在中國,貉的皮毛、肉都有經濟價值,各地動物肉市場並不少見。事實上,早在疫情爆發之初,標榜有各類野味的華南海鮮市場,就被懷疑是病毒大熔爐,惟出事後市場即遭全面消毒「滅跡」,外界始終無法得知事件真貌。
由於冠狀病毒基因與蝙蝠冠狀病毒極為相似,許多科學家支持COVID是由蝙蝠直接或透過穿山甲、貂或貉等中介動物間接跳至人類身上的說法。然而,儘管貉身上驗出病毒,仍無法斷言是其傳給人類。中國則一貫堅稱是人將病毒帶至市場。
世衛(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17日批評,這類資料早該於三年前就提出。若中國早些提供資料,或許便能解開究竟是誰傳誰的問題,遲至今日才「不小心」被外界發現,立即刪除的行徑令人嗅到了不對勁的味道。
2021年,WHO大費周章赴中國調查病毒來源,卻因證據缺失、資料完全不透明,而綁手綁腳,未能有定論。當年的結論是,COVID不太可能是由實驗室外洩。然而WHO隔年卻翻案,表示由於無法獲取關鍵資料,仍不能排除這可能性。
從WHO改口也可見,對於跡證全遭湮滅的案子,查案確有難度。各種說法都以推論居多,莫衷一是。去年參議院主導的一項調查,剖析中國電文的蛛絲馬跡,直指武漢實驗室難辭其咎。上個月美國能源部也稱,病毒應是肇因於中國實驗室病毒洩露。至於真相為何?恐怕永難撥雲見日。
貉(圖/維基百科_KKP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