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台北採訪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年發布的調查,全球約有35億的人口患有口腔疾病,也是人類最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在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前夕,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副理事長黃耀慧醫師提出民眾常有的5大錯誤牙齒保健迷思,例如「飯後漱口」、「刷牙不用牙膏」、「牙膏泡泡越多越好」等。
根據2022年11月WHO最新發表的全球口腔健康資訊,口腔疾病是300多種常見疾病的第一名,目前全球約有35億人口罹患口腔疾病,其中最常見的口腔疾病為「恆牙未治療齲齒」,約佔57.1%(約20億人口),其次為「嚴重牙周疾病」佔20%(約10億人口)、「乳牙未治療齲齒」佔14.6%(約5.1億人口),以及「全口缺牙」8.8%(約3.1億人口)。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黃耀慧副理事長強調,口腔疾病導致的影響不是只有疼痛、功能喪失而已,口腔跟全身健康也互有關連;再者,口腔疾病也會導致自信心喪失、焦慮等心理症狀,也會影響社交互動、生產力降低以及醫療處置的時間與費用,這些都是因疾病而產生的負擔。因此,口腔健康無疑持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議題。
為了幫助民眾維持良好口腔健康,黃耀慧也提出民眾常見的5大牙齒保健錯誤迷思,包含「刷牙不用牙膏」、「飯前洗手,飯後漱口」、「刷完牙要勤漱口」、「牙膏泡泡越多,清潔效果越好」、「越用力刷牙越乾淨」等。
黃耀慧解釋,單用清水漱口,只是將食物殘渣沖掉,無法清除口中細菌和牙菌斑,建議每次飲食後,應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且不要刷太用力,以免傷害琺瑯質和牙齦,
若不方便刷牙可在餐後嚼食兩顆無糖口香糖20分鐘來取代,從倫敦國王學院連續三年發表的實證醫學文獻來看,藉由咀嚼的動作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可以降低牙菌斑與致齲菌數量,並有效減少28%蛀牙發生率。
黃耀慧進一步說明,傳統的觀念以為牙膏所產生的泡泡越多,清潔效果越佳,但其實泡泡並沒有任何清潔效果,使用牙膏的目的是其所含的氟化物可預防蛀牙,因此為了讓氟化物能停留在牙齒表面達到預防蛀牙的功效,建議刷完牙後,將口中泡泡吐掉後,少量漱口即可。
市面上牙刷琳瑯滿目,挑選對的牙刷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黃耀慧建議,選擇刷頭較小,刷毛的軟硬度偏向中等或軟毛尤佳,且刷毛排列採錯位排列式、較稀疏的款式,更有效去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
飯後僅需漱口、刷牙不用牙膏、泡泡越多越乾淨?揭露台灣人常見5大NG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