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政治組 綜合報導)國防部長邱國正今(7)日說明,在台預儲美軍彈藥一事雙方正在「研議」,「尚未定案」;行政院長陳建仁則強調,台美享共同理念,備戰才能避戰;智庫學者蘇紫雲則分析,預儲彈藥有利美軍輕裝抵達危機點,也象徵台灣為「準盟邦」,但需慎審以對中國的回應。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昨(6)日質詢時提出,美軍是否打算轉移南韓、日本、菲律賓的儲備彈藥至台灣存放,邱國正表示雙方「正在談」,大動作承認,也迅速引發討論。
相關閱讀:中國威脅迫近恐「突入24海浬」 邱國正證實美軍彈藥轉存台灣「正在談」
今日邱國正再度至立院備詢時說明,是台灣向美國要求,這是基於2022年通過的《國防授權法》中,在危急情況下會有此動作,現在是「研議」但還沒有定案。似乎怕引起外界誤會。
實際上,美方在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關島美軍基地,皆部署彈藥,此番若在台灣部署,一說是展現對台信任,另一說則恐引發中國激烈反應。
陳建仁:備戰才能避戰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日也赴立院備詢,他表示,美國與台灣皆有維持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的共同理念,我們會繼續來合作,更重要的是不容許台海和平、台灣主權受到任何的侵害。
此外,陳建仁也強調,台灣會努力「備戰」才能「避戰」、要**「能戰」才能夠「止戰」**,因此我們會加強努力,促進台海穩定,以及維持台灣主權。
「準盟邦」地位?言之過早?學者看法不一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長蘇紫雲則表示,在台預儲彈藥是為了落實美國國防授權法,若台灣有事,美軍可盡速抵達發揮即戰力。
蘇紫雲指出,但凡對台灣安全有助益,大家樂觀其成,但最重要在於台灣靠自己,美方政界軍界皆有風聲傳出,增加台灣物資裝備,是「以備萬一的時候,可以給美軍使用,當然也可以給國軍使用」。
蘇紫雲也表示,預先儲備彈藥是美國軍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環,目的是應對潛在軍事危機,此類作法在歐洲、中東及韓國均有,當有危機出現時,美國本土國民兵、正規軍得以輕裝快速前往危機地點,提高應對速度。
美軍過去協防台灣時,在台中清泉崗基地、台南基地都儲存彈藥,蘇紫雲表示,未來若依美國防授權法進行,可能會重新興建、加固或租用庫房來儲存彈藥。
蘇紫雲認為,無論戰事發生時美軍是否派兵,若能預先儲存美方彈藥在台灣,印證美軍落實協助台灣的承諾,更重要的是形同一次幫台灣打通「準盟邦」的任督二脈,對區域情勢產生正向意義,也就是以實力來確保和平。
至於中國是否會認為此舉逾越紅線,蘇紫雲認為,頻頻越紅線的是中國自己,台灣是將紅線推回去,且中華民國依照國際法可以有自衛能力,最重要的是「自助才會人助」。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接受中央社訪問認為,現階段談論美軍預儲彈藥恐言之過早,原因在於美國國防授權法中雖然提及,但撥款法案中仍無相關計畫,且台灣如果未與美方事前溝通,單由國防部長披露此案,恐引起美方的困擾。
揭仲認為,美國行政部門對此案可能會採取較為保留的態度,原因在於可能衝擊美中台關係,且中國是否有可能解讀此舉為「跨越紅線」;另外,從儲備彈藥地點的選擇、興建、運送彈藥均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區域情勢難料,因此若能將彈藥預置在本身已有美軍基地、運輸至台灣時間短的日本沖繩,應該是更好的選擇,也不至於衝擊區域情勢。
揭仲建議,與其討論在台灣預先儲備美軍彈藥,不如敦促美方將台灣軍購的彈藥及儎台儘速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