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李昱德 綜合外電報導)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2月13-15日展開出訪中國為期3日的行程,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熱烈歡迎,然而,雖然伊朗與中國的關係比伊朗與其他西方國家好,雙方在進一步的合作上,由於伊朗內部問題重重且遲而未解,讓中國很難持續持續加深其合作力度。
事實上,萊希此次出訪,是20年來伊朗總統首次出訪中國,與其同時出訪的還有多名政府要員,其中包含了伊朗首席的核子談判人員、中央銀行總裁,還有多達6名部長,足見伊朗對於此次訪中的重視。
圖為伊朗總統所率領的代表團(右)2月14日與習近平為首的中方官員 (左) 會談情形 (ABACA PRESS/路透)
而雙方也確實基於2021年定案的25年合作計畫,簽訂了多達20個實質的協議,涵蓋經貿、汽車、採礦、農業、旅遊業等多個產業,還含括了科技轉移相關的內容,其經濟價值可能高達35億美元,除此之外,萊希還與多間大型中國企業負責人會面,不過伊朗官媒並沒有揭露其討論的細節內容。
然而,儘管從伊朗對外發布的內容中,兩國關係看起來一片大好,其實檯面下仍存在著許多問題。
舉例來說,不久前曾傳出中國國營的中石化公司將自兩國合作的亞達瓦蘭油田中撤出,讓伊朗自行進行剩下的開發,這個說法被伊朗石油部所駁斥,表示雙方的合作細節仍在洽談中。不過在此之前的2019年,中國也確實有因為美國加強對伊朗制裁而撤出南帕爾斯(South Pars)油田的紀錄,如今伊朗面對內部騷亂及國際制裁強化的問題,也不能完全排除這個發展的可能性。
劍橋大學地緣政治中心的研究員Bill Figueroa指出,萊希訪中並不能改變兩國雙邊合作仍然有限的現實。除了國際制裁之外,伊朗政府現在正面對全國各地反政府示威,以及過去中國企業面對伊朗司法系統時所發生的問題,都讓中國政府在與伊朗強化經濟合作時,必須格外小心。
除此之外,中國資本在伊朗周邊,也有沙烏地阿拉伯及其他國家可以投資,這些國家的投資環境更好,且更為穩定,中國政府也早在去(2022)年12月與海灣國家組織(GCC)發表了聯合聲明,此舉引發了伊朗政府抗議,認為中國政府厚此薄彼。
Bill Figueroa認為,中國政府當然願意與德黑蘭當局深化關係,不過這得是在不衝擊與其他中東國家,甚至是與美關係的前提下,而如果現狀維持,中伊關係將很難突破現在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