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俄烏戰爭改變了現代戰爭的許多樣態,也樹立了跨國軍事合作的新模式。礙於不能直接派兵參戰,西方國家只能大舉軍援烏克蘭,但當武器失靈,該如何是好?通訊無遠弗屆,透過電話、網路視訊,美軍與盟友提供了線上客服,即時遠距障礙排除,烏軍如虎添翼。
美聯社報導,當一名烏克蘭士兵發現155 mm口徑的榴彈砲無法發射時,他立即打電話求救,「該怎麼辦?」線上另一端的美方技術小組,立即指導其手動調整擊針,使之成功發射砲火。
這簡短的描述,不過是戰場上的一瞥,真實情況卻險峻的多。在槍林彈雨中開啟連線後,往往得等士兵撤到安全位置,才能提供線上問題排解。若情況不允許、訊號不佳,就只能傳送圖片,讓專家透過畫面診斷問題。
為了助烏克蘭一臂之力,美國、北約(NATO)等國家,已組建一支日益龐大的客服大軍,總部位於波蘭,成員透過手機、平板的加密聊天室,為前線突遇武器故障問題的烏軍解惑。鑑於此「客服」資訊之機敏性,媒體皆承諾不公布地點與相關照片。
遠距維修小組透露,隨著西方將愈來愈多精密武器送至烏國,使用問題勢必會跟著增加。支援這項任務的成員,可望於未來幾週內從50人激增至150人,而加密聊天室也已從去年秋季的11個,遽增至如今的38個群組。
受訪的小組成員表示,烏克蘭士兵「修理武器」的潛力超乎想像,「兩天前被炸壞的武器,今天就能修好再上戰場。」
目前戰事仍無休止跡象,這項特殊的後勤修復網也將大舉進化,除了將服務站點擴大至歐洲其他國家,也計劃引進翻譯眼鏡,加強通譯能力,以便更快速直接地對話。
更重要的是,「客服」必須精進自身的專業能力並儲備零件,方能因應如愛國者飛彈系統(Patriot)、史崔克裝甲車(Stryker)、布萊德雷步兵戰車(Bradley)這類軍備故障的狀況。
美軍的付出並非徒勞無獲。由於烏克蘭總是將各種武器「操到」極致,直到無法使用為止,這可讓專家小組得知武器的能耐與極限,這可是尋常演習無法汲取的寶貴經驗。
烏克蘭士兵使用美軍支援的M777榴彈砲(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