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2011年311福島核災導致第一核電廠爐心熔毀,為了收拾殘局,日本十餘年來囤積了逾百萬噸的輻射污染水,擬於今春開始將污水排至太平洋。太平洋島國對此憂心忡忡,擔憂其漁業遭到池魚之殃, 呼籲日方推遲這項計畫。
日方2021年4月完成核廢水處理後,已決定分批排入海洋。路透報導,有17個成員國的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 Forum,PIF),18日在斐濟舉行的線上會議中表示,此舉將衝擊島國經濟仰賴甚深的漁場,該地區占了全球高達五成的鮪魚產量。
PIF秘書長普納(Henry Puna)表示,各國一致呼籲,在各方驗證排放核廢水並無安全疑慮之前,日本不該逕自為之。他強調,數十年前西方國家在太平洋海域的核子測試,讓區域島國至今仍受遺毒所苦。
美國於1940至1950年代在太平洋島國進行核試,至今馬紹爾群島仍持續就核試導致的健康與環境影響,要求美國作出賠償。法國也曾於1966至1996年間,在南太平洋法屬玻里尼西亞的穆魯羅亞環礁(Mururoa Atoll)進行核試。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e)研究員Ken Buesseler表示,PIF專家小組認為目前可取得的資料與資訊有限,難以保證安全無虞。畢竟,輻射物質會隨著海洋洋流、潮汐遠播,魚兒可能因此受汙染。
日本外交部一再強調,會將核廢水的大部分放射性同位素濾掉淨化,但氚(tritium)難以與水分離,故仍會殘留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