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藝文組 綜合報導)台灣首座國家太空中心於 2023 年正式升格成行政法人,1月6日揭牌典禮同步啟用全新品牌識別。
TASA 始於 1991 年的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2003 年納為國家實驗研究院轄下之國家太空計畫室、2005 年更名為國家太空中心。隨著成功執行福爾摩沙衛星一號、二號、三號、五號、七號等計畫,逐步建立起台灣太空科技自主能量。今年其正式升格並改制為行政法人。
負責品牌視覺設計的 Local Remote 成立於 2021 年,曾擔任 2022 台灣設計展「台灣設計設計台灣」主視覺設計、微風南山 「Plzzzz」 藝術空間品牌識別和空間設計。此次,以三維空間作為圖像思考,在研究中發現大多數太空科研機構多以飛行器、衛星裝置、飛行軌跡作為視覺設計的元素,標誌右下角的菱形則來自於原民文化中傳統紋飾「天空的眼睛」,並搭配國內首創公部門擁有兩個全套客製歐文字體「探空體」(TASA Explorer)和「衛星體」(TASA Orbiter)。
負責統籌品牌識別專案的 Rytass ,過去兩年以國家兩廳院品牌識別及應用物設計及官網改版,屢獲國內外重要的設計大獎。Rytass 策略長甘韋分享,國家太空中心是台灣第一個擁有兩套完整客製字型的公部門。客製的衛星體,呼應 Logo 從微觀和幾何的純粹角度切入,標準字由字體組合,象徵太空產業有更多的可能性,透過字體來一致性的呈現。
Local Remote 創意總監劉書堯(Brian Liu)提及,「探空體」受「Futura」的幾何骨架啟發,融入TASA標誌中的銳角與俐落的切角,設計成更具獨特性的字體,在未來將作為大型標示使用,如機體編號、衛星計畫縮寫;而衛星體則是以現代的 「Neo-Grotesque」 無襯線體為基礎,融入垂直與水平的筆畫,代表國家太空中心的穩重與學術精神,規劃作為日常文書的使用。
劉書堯強調,「衛星體」針對不同使用情境、級別與適用的字體大小,如標題、小標題與內文等,分別設計了主標題(Display)、中標題(Deck) 與 內文(Text)三種視覺尺寸,符合中心多樣文件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