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李昱德 綜合外電報導) 小麥的普及讓人類文明往前邁了一大步,現在每天人類攝取的熱量來源中,有20%是由小麥所貢獻。然而,如此重要的作物正因為人類造成的全球均溫上升,面臨生存危機出。因此,帶有耐旱、耐熱基因的小麥,就成了科學家研究重點,且很可能將有劃時代的成果產出。
位於英格蘭諾里奇的約翰·因內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是一個重要的植物和微生物科學研究和培訓中心,現在內部的科學家正在進行一個計畫,試圖透過調整小麥基因讓其可以增強對乾旱及高溫的耐性,現階段已準備開始在伊比利半島上的試驗場種植。
研究團隊指出,耐旱、耐熱小麥的研究十分有挑戰性,而如果這些小麥可以適應伊比利半島炎熱乾燥的氣候,科學家就可以初步替全球氣候變遷最糟情境做好準備:中心負責人,同時也是小麥基因學家的摩爾教授(Graham Moore)則透露,試驗場種植的小麥有兩種,一種是麵包用的小麥,另一種則是義大利麵用的小麥,這兩種小麥養活了全球將近45億人,是重要的糧食作物。
而事實上,不只是小麥,雖然稻米、馬鈴薯等作物皆走在農業革命的路上,不過雖然小麥有著餵飽全世界的巨大潛力,但「基因組」(Genome, 是指生物體內的「所有遺傳物質」)非常複雜,相較於人類只有一個基因組(内有超過兩萬個基因) ,麵包小麥有兩組,義大利麵小麥更有三組,甚至因此演化出一種用於穩定其染色體的特殊基因,以確保其高產出,只是於此同時,這組特殊基因也讓科學家難以將這兩種小麥與更具環境抗性的野生小麥雜交,研究難度大增。
最後科學家只能訴諸於基因重組技術,以讓這兩種小麥具備野生小麥高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耐鹽、耐熱與耐旱的特性,經過多年的努力,這個被視為可避免全球飢荒的「聖杯」(holy grail)基因,終於被約翰·因內斯中心的科學家們找到 並將它命名為Zip4.5B 。
科學家表示,Zip4.5B約有50種基因變異,他們將在西班牙測試,究竟哪一種能夠適應未來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