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政治組 綜合報導)中國因美國實施晶片出口管制憤而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今(6)日表示,台灣已於1月3日以第三國身分申請加入諮商,並澄清此舉並無採取特定立場。
美國以雷霆手段施行多重晶片出口管制,幾乎扼殺中國未來先進製程發展之路,中國遂於去年12月中旬向WTO 提出訴訟,控美方此舉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及規則,乃貿易保護主義做法,更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WTO公告指出,台灣3日以「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個別關稅領域」為名,要求加入由中國發起的訴訟,讓台灣的聲音在此議題中被聽見。《彭博》指出,美國貿易官員將於1月訪問台灣就此進行對話;此外,報導也分析,即便中國勝訴,WTO亦缺乏強制美國轉變政策的執行力。
經貿辦今日以聲明指出,台灣此番以第三國身分申請加入諮商是為確保民主供應鏈穩固;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關鍵一環,且作為美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夥伴,為對案情有較深入瞭解,確保國家戰略產業健全發展,決定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參與諮商的意向。
經貿辦表示,第三國就諮商過程是以觀察角色參與,目的是為進一步了解諮商雙方對於案情的立場及說明,「不代表支持或反對當事國任何一方立場」,澄清部分外媒影射台灣採取特定立場並不正確。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向中央社表示,台灣並非是要參與「諮商」的討論,因為即使獲准加入也不得參與討論、發言,主要是了解爭端及美中如何交手,外界不能解釋成台灣選擇特定立場。
鄧振中指出,過去多半為美國告中國,只要控訴國不同意,台灣就不得以第三國身份加入「諮商」。
他表示,這些貿易爭端對台灣影響很大,台灣想要多了解,申請參與「諮商」乃正常程序,後續若中美諮商不成,走上WTO爭端小組審查一途,台灣也能再次申請加入,讓經貿談判人員有機會多參與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