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政治組 綜合報導)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質疑ECFA之於台灣農業長期發展,今(24)日又進一步表示,中國片面禁止台灣產品進口,台灣應降低倚賴不友善單一市場,並表示台灣水果目前輸出中國比例已降至3%以下。
日前陳吉仲在網路節目指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倚賴單一市場,是否真的為了台灣農業長期發展,「可以打問號。」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質疑,農產品外銷受阻,就編理由說ECFA對長遠不好,都說和氣生財,民進黨卻一邊賺別人錢一邊罵人。
中央社報導,陳吉仲今日受訪提及,中國片面暫停多項台灣農漁產品輸入,不符國際規範,台灣應降低倚賴不友善單一市場,目前台灣水果與其他農產品外銷市場轉向有成,相較先前已大幅降低對中國依賴。
陳吉仲表示,兩岸加入WTO之後,一開始有所謂的ECFA18項早收清單,2011年施行ECFA,用零關稅、甚至用比較簡易的防檢疫,讓台灣農漁產品大量地往中國市場,造成大幅度倚賴單一市場,過去所有統計資料可以呈現此演變。
中國自去年2月開始暫停台灣鳳梨輸入,去年9月暫停釋迦、蓮霧輸入,今年6月所有柑橘類包含文旦等10幾項被暫停輸入,還有石斑魚、竹筴魚、白帶魚,12月8日台灣業者被暫停輸入水產品。
陳吉仲提出兩點質疑,首先「全世界雙邊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裡面,透過零關稅,有哪一個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可以有這麼多片面暫停農漁產品輸入?」
再者,「除了對台灣這麼多農漁產品採取不符合國際規範暫停進口,它(中國)有對其他國家採取這麼多產品禁運嗎?」
陳吉仲重申,面對這樣情勢的時候,理當依照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要求,降低倚賴這個不友善單一市場,全部往新興市場或既有市場美、日、東南亞邁進。
陳吉仲也進一步說明,5年前台灣水果出口有8成5倚賴中國單一市場,今年到12月為止,出口到中國占「不到3%」,到日本已超過5成;目前農產出口美國占比第1、日本第2,且有拓銷、加工因應的農產品,價格都維持得不錯,最近的魷魚、秋刀魚、鰹魚也會加工、凍儲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