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知微 綜合報導)三年了,一場因封控過度釀成死傷的新疆大火,終於點燃了中國前所未有的反政府白紙運動,經濟已不堪再封,但貿然解封又會讓COVID病毒席捲全國。有關當局現面臨了兩難,無論怎麼做都是傷,不但控制不了病毒,也壓制不住人民忍無可忍的反抗情緒。
經濟學人列出了中國這三年來經濟受創的程度,除了疫情相關產業蒸蒸日上,其他產業多是掙扎求生。
11月14日當週,隨著確診數激增,中國國內航班年減45%,三大航空公司今年前三季共虧損了740億元人民幣。前十大城市地鐵運乘輛年減32%。戲院收入遽跌64%,部分戲院則是根本關門大吉。看電影是衡量人民是否願意往外跑的重要指標,這數字顯然反映了人們的顧慮。
根據日本野村投信,目前各大城市的封控,影響所及達GDP的1/4,超越了4月中上海大封城時的1/5。中國年輕人失業率亦於7月來到史上新高19.9%。陸路貨運量於11月25日當週年減33%。
延伸閱讀:【太遲了】解封又爆疫情 中國零售消費業憂 熬不過這個冬天
決策者並非沒有祭出手段振興經濟。央行調降了銀行存款準備金比率。11月中放寬了房地產開發商取得融資的條件,讓建案不至斷炊,試圖為過去一年來疲軟的房市注入活水。然而,無止盡的封控,難以提振消費者信心,原本有興趣買房者,恐怕也被嚇得縮手。來年經濟展望,依舊悲觀。
這幾週來,鬆綁禁令的謠言滿天飛,激勵了股市。中央11日公布優化防控20條新規,貌似也的確放寬了如隔離天數等防疫禁令。然而,清零依舊奉為圭臬,這些措施不過是微調,地方各行其是,為了遏止亂竄的新疫情,還是回歸僵化封控。
經濟學人指出,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北京現在必須接受,病毒與公眾耐心雙雙失控的現實。前景晦澀不明,混亂的政令可以預期,恐怕會延續至明年3月,待全國人大會議舉行時,才有望出現明確的退場機制。
就算中央真的決定主動或被迫放棄清零,在缺乏病毒免疫力的情況下,中國公衛單位也很可能迎來史上最大規模確診潮,再度傷害商業活動。商家寧不開業,消費者寧窩在家中,工廠也可能因生產鏈出現疫情而暫停運作。各省市政府又會陷入政策混亂,各做各的,缺乏一致的防疫方針。
這亂象或將持續至少一季,衝擊GDP高達40%,而在此不穩定期間,地方禁令、百姓示威抗議,大概會交織掩映,成為中國的防疫新風景。
警方強制逮捕上海示威者(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