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知微 綜合報導)中國11日公布了優化防控20條新規,意欲藉由鬆綁COVID防疫政策,將經濟推回正軌,畫出一片瑰麗的前景。然而,三年來的嚴苛管制讓許多商賈已傷痕累累,加上各地又爆出或大或小的疫情,零售業者如傷弓之鳥,深怕熬不過這個冬季。
根據路透,放寬禁令消息一出,市場出現慶祝行情,深信來年復蘇可期,但在舉辦中國食品展多年的業者Brian Bergey與妻子Ruixi Hu,都撐了三年,卻決意將事業重心轉往東南亞,他們對北京當局所謂的開放,實在樂觀不起來。
以小見大,許多與消費者相關的企業,都有著相同疑慮。各地疫情猛然爆發,被嚇怕的民眾緊守荷包,不敢消費。在上海營運酒吧、咖啡廳等事業的美國新創企業家Camden Hauge表示,來年2月、3月將可看到,是誰能熬過冬季。
她認為,上海2,500百萬人口在兩個月鐵血封城期間,連吃穿用度都成問題,創傷已深,消費活動恐難立刻回溫。「不可能一彈指,人人就能重回往日生活。」延伸閱讀:封城兩個月終盼到盡頭 上海還能馬照跑、舞照跳嗎?
從經濟數據來看,中國GDP今年預料成長3%,低於目標5.5%。10月出爐的數據,比保守預估還要難看。出口下滑、通膨降溫、新銀行放貸劇減、萎靡房市益加萎靡、零售數字是上海封城以來的首次下滑。
隨著疫情加劇,經濟短期內不太可能反轉高速成長。摩根大通本月稍早估計,中國爆出10例以上新案例的城市,就佔了約7億8千萬人口,貢獻GDP占比 62.2%,是9月底的三倍。延伸閱讀:經濟前景不明 上海富人出逃 現中古屋拋售潮
中國疫苗接種率仍低,高風險族群防護力不佳,因此儘管中央推出了20條鬆綁方針,地方政府深怕疫情失控,執行度張弛不一,亂象紛陳。在訊息混亂的情況下,人人自危,決定自行主宰防疫力道。有的父母深怕孩子染疫,寧願用牙痛等託辭讓孩子不上學。分析師警示,在這樣的氛圍下,要想讓他們安心出門吃飯血拚,談何容易。
消費是中國經濟的支柱,但核心問題在於,當局政策往往不顧慮消費者權益,讓相關產業的生意不知該如何做下去。上海酒吧Union Trading Company遠近馳名,每每入選國際最佳酒吧名單,但老闆Yao Lu表示,封城期間只開業了50天。
「今年的經歷讓我們知道,無論對未來有何計畫,其實都不重要。我們只能過一天,是一天。」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