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生活組 綜合報導)兒福聯盟「2022年台灣國高中生飲食習慣調查 」顯示,近年因外送平台方便,讓兒少吃得不健康、過量,7至18歲兒少每週七次以上的外食頻率超過八成;五成三會用零食或飲料代替晚餐;七成兒少每週至少會吃一次零食甜點。
兒盟指出,根據「國民營養調查」,扣除學校營養午餐,7至18歲兒少每週七次以上的外食頻率約82.9%,而為求快速料理、口味突出,多數餐廳的烹煮方式都有高油、過鹹、高加工製品等狀況,若不慎選,兒少很容易在長期外食過程中攝取過多不健康飲食。
兒盟今(25日)召開記者會公布「2022年 台灣國高中生飲食習慣調查 」。調查發現,近三年經歷漫長的疫情,長時間在家活動量大幅減少,但卻因為外送平台方便,容易過度點餐吃過量。
調查顯示,兒少每週購買2次以上外送比率為三成三,其中七成表示叫外送是為了購買正餐,但下單手搖飲料(55.5%)、小吃點心(41.2%)和油炸食物(31.4%)的比率也不低;進一步調查發現每週購買2次以上外送的學生,較常吃油炸食物及含糖飲料,也較容易有疲倦嗜睡及失眠的健康困擾。
調查也發現,將近3成5的孩子習慣在外解決晚餐,更有超過五成表示自己外食時會選擇零食或飲料來充當正餐,主因包含沒食慾、太累不想吃、想省錢等。
而超過七成兒少每週至少會吃一次零食甜點(74.0%),每週購買一次含糖飲料(62.7%)和油炸食物(42.2%)的頻率也都高於四成,甚至有近兩成五的孩子會每天接觸這些不健康食物(一天吃一次以上零食甜點或含糖飲料24.2%)。
「防疫胖一圈」的兒少健康問題成為另一種疫情後隱憂,兒福聯盟黃韻璇處長表示,健康的身體是兒少一輩子的寶藏,而營養均衡的飲食是健康的重要基礎,他呼籲大人自己要有好的飲食習慣,或是陪伴孩子一起養成正確的飲食觀念,而這都是需要花時間學習和培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