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綜合外電報導)紐約近郊一名年輕居民在一個月前因癱瘓被診斷出罹患小兒麻痺症,這是美國自2013年以來首例個案。
路透社報導,紐約州衛生廳(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在聲明中表示,檢測結果顯示,美國紐約州洛克蘭郡(Rockland County)的這起病例,病毒源頭可能來自美國境外。
美國紐約州洛克蘭郡的衛生官員說明,該患者目前已不具傳染性,但我們仍會匡列個案的家人和密切接觸者,評估對社區的風險,並同時進行相關疫調,設法找出個案感染的地點和途徑。
官員表示,個案為年輕的成年男性,未接種過小兒麻痺疫苗,但拒絕透露更進一步資訊,包含目前身體、預後狀況,以及是否永遠性癱瘓等。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表示,小兒麻痺症是不可治癒的疾病,潛伏期可長達30多天,意味著這段期間內若接觸到感染者的糞便、飛沫皆有可能受到感染,
大部分的患者感染後症狀不明顯,少數會有類似流感的症狀,例如喉嚨痛、發燒、疲勞和噁心;若病毒侵入人體的神經系統後,將在幾個小時內導致不可逆的癱瘓或身障,但比例極低。
小兒麻痺症曾是戰後美國最流行的傳染病之一,在1940年代末期,美國每年約有3萬5000人因為小兒麻痺症導致身障,其中大部分是兒童以及生活在衛生環境較差的人。
所幸疫苗在1955年問世後,大大減少感染人數,自1979年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小兒麻痺症本土感染病例;不過,2013年時曾有一個因為國外口服式疫苗中活體病毒株而感染小兒麻痺症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