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6月殺聲震天,單月大跌逾11.79%,成為全球最慘股市之一,但同期香港與上海股市均呈正報酬,港股上漲3.3%,上海綜合指數上漲將近7%。外資動向成為關鍵因素。
除了之前陸、港股跌得比較深反彈較大外,亦值得留意的是,在美掛牌中概股回歸潮,可能在上海A股與港股雙重或重新上市,恐發生資金「磁吸潮」,並對台股產生排擠效應,加深台股賣壓,不得不防。
上周全球最關注焦點之一,無疑是香港移交中共25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1日搭乘高鐵參加了慶祝大會,會中並承諾要讓香港未來五年開創新局、實現新飛躍、創造更大輝煌等語。
同時習近平也釋出希望香港新政府能幫助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股市一向是經濟的櫥窗,若股市不好,任何就業、創業、景氣都不會好,也意謂著港股未來,在中國政府偏多下,「欲小不易」添聯想。
另一方面,中美貿戰協商邁入「後期」階段,在美掛牌128檔中概股面臨明年前下市風險,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一席「支持數位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的言論,更推升了中概股加速回歸,在上海、香港兩地重新掛牌上市的可能。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上半年IPO數量和籌資額銳減,全球共630家企業全球上市,籌資額達954億美元。 中國和香港仍是全球IPO最重要地區,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占全球的30%和53%。上海交易所憑藉328億美元籌資額登上全球第一,已占全球總量34%,全球前10大IPO共籌資400億美元,其中3家為中國企業,包括中國移動的81.57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二。
「目前在美股上市的這些中國企業,在接下去的一段時間裡面,可能會尋求到A股或者是港股作為第二甚至第三上市目的地」,分析師近來頻頻發表看法。隨著在美掛牌中概股紛紛回歸下,加上中國政府偏多,穩經濟「牛肉」可望紛紛出爐下,港交所亦不斷放寬上市制度,滬港兩市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可能會成為全球最熱絡的兩個市場,目前已看到全球資金流入布局的情形,也因此推升這兩地的股市6月以來表現相對異常亮眼,在全球升息逆風中一枝獨秀。
今年5月11日「貝殼賣房」選擇在港上市,成為首家以「雙重主要上市+介紹上市」形式回歸港股的中概股。同月20日,蔚來汽車登陸新加坡交易所,成為全球首家在美國、香港、新加坡三地上市的電動車廠。
對於中概股再上市地點的選擇,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認為,港交所仍是首選。與A股市場相比,出於境外融資需求、投資者基礎、行業受監管情況等考量,預計擬上市企業和考慮回歸的中概股,現階段仍將優先選擇在港上市。對符合港股上市資格的中概股而言,未來兩年將會是回歸的高峰期。
外資今年來賣超台股已逼近上兆元,國泰金首席投資長程淑芬說台股與韓國的流動性佳,因此成為外資最佳提款機。在滬港兩市提振股市動作頻頻下,台股要留意資金排擠效應持續流出,造成投資人恐慌心理加速離場,恐怕非5000多億元國安基金進場就能解決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