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國際組 綜合報導)台灣8大表演藝術團隊將啟程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及英國「愛丁堡藝穗節」演出,並參與德國知名舞蹈平台「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精彩的節目吧!
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英國愛丁堡藝穗節及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今年回歸實體,一撇過去受疫情影響只能線上進行的情況,台灣曉劇場、太古踏舞團、翃舞製作等將登台,文化部於21日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獲選團隊行前記者會,並進行定點快閃展演,精彩舞作搶先曝光。
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將於7月7日至30日舉行,台灣代表作品包括翃舞製作訴說相遇與分離的深刻之作《再 見》、太古踏舞團關照靈魂和軀體存有之重製經典舞作《無盡胎藏》,以及0471特技肢體劇場挑戰身體運用常規的《彼此彼此》。
成立於 1987 年的太古踏舞團將帶來舞作《無盡胎藏》,以女性胎藏概念,藉由身體模擬東方的宗教圖像,倚賴具有生殖力量的原始。大地之母的語彙,強調「母」與「胎」的概念,呈現對生命輪轉的思考;0471特技肢體劇場《彼此彼此》透過特技及一桌二椅的舞台裝置傳達心中思緒,作品著重於「關係」,透過不同情緒及狀態的雙人舞給予觀眾不同的感受,呈現許多生活周遭彼此的樣貌。
翃舞製作《再 見》(圖/陳長志)
0471特技肢體劇場《彼此彼此》(圖/何肇昇)
適逢75週年的英國愛丁堡藝穗節則於8月5日至29日舉辦,台灣季(Taiwan Season)將展演曉劇場《潮來之音》、周寬柔×安娜琪舞蹈劇場以水果作為隱喻探問情慾的《TOMATO》、舞鈴劇場追尋生命起源純粹的《生命之光》,以及翃舞製作則以經過在台灣和法國巡演淬鍊出的《再 見》與當地觀眾分享創作生命歷程。
曉劇場《潮來之音》於2020年首演後,即翻譯成英、日、韓三國語言,從災難的預言,窺視人性的「情、愛、孤獨與存在」,包含一位與盆栽生活的男人、一對女同性戀伴侶,從故事中探討孤獨、同志婚姻、與代理孕母等議題;周寬柔×安娜琪舞蹈劇場《TOMATO》以番茄作為隱喻,揭示既有趣又刺激的文化體驗。才華橫溢的年輕舞者兼編舞家周寬柔寬茹藉由聚焦於多元性別和慾望流動,以從女權主義角度對性別問題提出荒謬有趣的探問。
2022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獲選團隊「舞鈴劇場」於華山文創園區快閃展演(圖/文化部)
兩年一度的德國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為當今歐洲及國際盛具規模的舞蹈博覽會,今年將於8月31日至9月3日舉行,本年度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攜手駐地藝術家周書毅共同策劃展區,以「Taiwan Online! - The Ways Dance Moves On」為題,提出五大重點關鍵字:抵抗中的運動、數位性身體、性別流動、文化傳承、邊緣身體,反應疫情期間,台灣藝術家審視自身脈絡與探尋多元背景創作方法的能量。
此外,蒂摩爾古薪舞集與駐團編舞家林文中攜手合作的《去排灣》將於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演出;而參與新作提案的則是國家兩廳院製作、原文會共製、台灣TAI身體劇場與印尼艾可舞團合作的雙舞作《Ita》、《Ari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