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情勢異常紊亂,股市是經濟櫥窗,台灣股市最近失去量能,加上疫情嚴峻,政府應注意維持股市動能,嚴防內需產業失溫,並協助科技事業防止斷鏈情事發生,以渡過當前疫情及經濟危機。
中央銀行最近公布4月金融情況顯示,包括證券劃撥存款餘額、股市月平均股價指數、日平均成交值、融資餘額,4大重要股市指標,皆呈現萎縮現象,市場人士擔心「四大皆空」,量能失溫,影響經濟成長動能。
央行提供數據顯示,4月平均股價指數跌破17000點,至16999點,創6個月新低,單月大減476點。股市日平均成交值2559億元,近一年半低點,單月萎縮537億元,融資餘額降至3195億元,創11個月新低,月減170億元。
象徵股市散戶投資信心的證券劃撥存款餘額,滑落到3兆46億元,連續兩個月大減,累計減少1844億元,如以4月份散戶佔台股的成交比重觀察,佔比從62.3%,降低至60.1%,是2020年4月以來,逾兩年新低,顯示投資人對當前股市投資環境有相當大的疑慮,預料5月份的股市表現,將比4月挑戰更大。
國內當前經濟情勢相當嚴峻,首要面對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挑戰,本土確診案例連續維持在8萬例上下,5月26日重症案例增至333例,死亡達104例,雙創新高,單日致死率達千分之一點二,惡化趨勢已直接衝擊內需產業。不論餐飲業、觀光旅遊、旅館、各地商圈,皆受影響,商業活動大減,不景氣衝擊,影響範圍快速擴散。
台灣保險業者最近因受防疫險及疫苗險保單影響,財務快速惡化,令人擔心。據估計,如果確診率達20%,防疫險理賠金額可能達到800億至1000億元,確診率達25%,理賠金額可能在1000億至1250億元,保險公司資金缺口將達1173億元,現有產險安定基金只有50多億元,杯水車薪,危機重重。
如何防止金融風暴發生,是金融主管機關及各保險公司當務之急,以現在富邦產險日賠5,000萬元,國泰產險日賠1,100萬元,加上第一季受到債券利率彈升影響,各保險公司未實現金融損失都相當嚴重,以國泰人壽為例,即達747億元,都加重保險公司財務壓力,主管機關及各產壽險公司,必須預先做好財務規劃及準備,確保金融穩定,不致發生危機。
另外在外銷方面,4月份訂單意外翻黑,金額為519億美元,年減5.5%,終止連續25個月正成長,主要是受中國動態清零政策,影響台商生產,不但產能降載、物流人流受阻、原料供應短缺,還衝擊消費市場,影響程度遠超過預期。
台灣受影響產業以電子產品為例,接單從年增率雙位數成長,降低到僅剩4.3%,資通訊產品結束18個月正成長,年減21.5%,基本金屬終止19個月正成長,年減8.8%,顯示外銷產業受中國防疫封城影響,不可小覷。未來如何協助高科技產業,分散生產基地,應為重要考慮。
全球經濟不景氣衝擊半導體產業,全球第二大IC設計廠輝達(Nvidia)最近釋出營運展望不如市場預期,執行長黃仁勳坦言,公司正面臨具挑戰性的總體環境,而且供應鏈一直出問題,中國封控及俄烏戰爭衝擊,無法預測及掌握,影響市場很大。
由於輝達是台積電重要客戶,其展望不佳,市場擔心牽動台積電、聯電等半導體產業。數據機搆Statista分析,輝達去年貢獻台積電5.8%的營收,是第七大客戶,輝達營運如果發生變化,勢必影響台積電,而且不止輝達,其他如思科、應材也因為中國封控,下修財測。
彭博策略師認為,科技業的業績與財測,已顯示經濟正在趨緩,甚至可能出現停滯性通膨。直接將影響台灣上市櫃科技產業的業績,以及經濟發展。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最近在股東會表示,現在是近十年來營運最艱困的時刻,通貨膨脹連煤炭都飆升195%,嚴重影響生產成本,俄烏戰爭、國際通膨、新冠疫情一起聚集,企業經營環境相當辛苦。
國際政經環境惡劣至此,貿易依存度高的台灣自然無法倖免於難,政府已積極針對內需產業,分別推出紓困計劃,相信應可穩定內需經濟。在產壽險公司防疫險方面,金管會宜加強金融監理,掌握狀況,協助業者在適當時機辦理現金增資,渡過財務難關,防止金融風暴發生。至於高科技外銷產業,恐需俟國際疫情及經濟環境穩定,消費能力增強,供應鏈恢復正常生產,才能逐漸復甦,回復成長力道。在此同時,如何穩定股市,促進人民對經濟櫥窗信心,同時讓企業能夠在市場集資,恢復經濟動能,政府應考慮適時護盤,防止非理性崩跌。
今年全球政經情勢紊亂,40年來罕見,灰犀牛、黑烏鴉盡出,唯賴政府與人民攜手合作,才能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