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張雅鈞 台北採訪報導)別開生面!台灣首屆「月經狂歡節」今(27)日於在華山文創園區登場!議員苗博雅、立委賴品妤、醫生作家許書華等人也到場,呼籲兩性皆需正視月經,並應透過政策與教育,賦權女性身體自主性,藉此消弭月經平窮,落實平權。
受美國月經大會經驗啟發,谷慕慕創辦人陳苑伊、史文妃選在世界月經日(28)前,舉行為期3日的月經慶典,就是要用詼諧輕鬆的方式,讓台灣男女老少都能正視月經、大方談月經,全體社會不再聞「經」色變。
谷慕慕創辦人陳苑伊、史文妃展示以女性陰部為發想的會場入口設計,盼大家能以輕鬆方式看待月經。(圖/台灣英文新聞 張雅鈞)
此外,透過多項趣味體驗活動也讓大人小孩在玩樂間,去除月經「特殊化」,翻轉月經「污名」,如透過「大陰博物館」VR體驗探索子宮內部、棉條射擊遊戲翻轉月經外露的負面觀感、月經疼痛體驗讓男性將心比心了解經痛等,28日還邀請作家楊雅晴、謝金魚、性別教育講師雅淳,讓大眾更正向看待月經,瞭解相關議題。
藝術家特地身著月經裝,展現「大聲說月經」、「我有月經我驕傲」的正向態度。(圖/台灣英文新聞 張雅鈞)
一位母親帶7歲女兒認識月經,並透過「大陰博物館」以VR探索虛擬子宮。(圖/台灣英文新聞 張雅鈞)
開幕座談會邀請議員苗博雅、立委賴品妤、醫生作家許書華,與作為主持人的知名媒體人何戎暢談台灣的月經教育與政策。眾人指出,「月經」一詞仍被以「好朋友」、「姨媽」、「那個來」代稱,月經教育需落實到實務面,且不分性別,男性也瞭解家人與伴侶的生理狀況。
賴品妤表示,從過去以「蘋果麵包」代指衛生棉,藥妝店提供紙袋遮掩衛生棉,性平教育雖有進步,但社會氛圍仍有許多改進空間。此外,教科書的修訂以及學校與生理用廠商的合作展示,也應納入不同類型生理用品,不應剝奪孩子的知的權利與選擇權,這也是賦權,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身體自主權,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產品。
苗博雅認為,性教育不應只有死板的理論與圖片,重要的是實務面的學習並教導學生如何「應對」月經等生理現象。她舉例在北一女求學時,健康教育就包含了解自己的陰部、記錄月經週期以及如何正確配戴保險套的操作性學習。
她也強調,老師教育時要讓學生知道月經不獵奇,在無性別廁所放置衛生棉也是以實際行動教育孩子。她表示,政府的力量與教育同等重要,也盼政府繼續推動月經政策,消除月經貧窮,落實性別平等。
許書華同意應注重實際教育的看法外,也表示瞭解正常生理現象不應由單一性別承擔,在學校教導使用棉條不分男女,男生也需要了解正常生理現象,有助瞭解他們的伴侶與家人可能面臨的情況與難處。
她也指出,大眾應正確認知「經前症候群」、「經前不悅症」等症狀或疾病,是在生理期之前,而非生理期當中,女性在生理期前、中、後的變化並非僅僅是生理變化,所遭遇的不適更不應該被漠視。
史文妃提及,先前辦理生理產品相關活動,被路過中年女性視為傷風敗俗的經歷,認為月經需要被正常的看待。他希望能透過推廣生理用品以及相關的活動,解放大眾對月經的既定認知,以更輕鬆有趣的方式看待月經、重新建立與月經相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