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嚴重衝擊台灣經濟,尤其內需市場,勞動部統計,迄本(5)月16日,已有2369家企業實施無薪假,15013人受影響,目前情勢看來,後續影響層面持續擴大。
中國又封城鎖國防疫,不少台商斷鏈,第二季營收料將不如預期,國內不動產景氣提前冷凍,央行宜考慮續採貨幣寬鬆政策,政府亦應速推紓困政策,防止經濟惡化。
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耶魯大學資深研究員Stephen Roach認為,美國經濟正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希望可以渡過難關,但預計接下來兩季,股市恐怕會見到二戰以來最大的跌幅。他認為,失業率急劇上升,將加劇消費的下降,復甦可能非常短暫。對中小企業造成的損失時間越長,重建新商業模式越困難。
經濟學人最近調查發現,5月11日通膨指數顯示,4月份物價水準仍比去年同期增加8.3%,英國、加拿大、德國、澳洲、法國、南韓、西班牙、義大利等各經濟體,同樣受到通膨壓力。全球通膨壓力大,經濟不景氣嚴重,當然影響台灣經濟。
再加上這一波疫情衝擊台灣快又急,商業總會公佈的調查數據指出,4、5月內需市場,包括餐飲、旅館、遊覽車、百貨、商圈、會展、旅行社皆遭受影響。其中餐飲部分,業績滑落4至7成,旅館業退房率激增,達5至6成,觀光風景區旅館業績減少8至9成更多。
遊覽車包括交通車平均下跌8成,業者現在面臨貸款還不出本息壓力,亟待政府協調,延長還款期限,防止影響業者生計。各大商圈5月業績普遍減少5成,由於內需產業從業員工達817萬人,預料短期內衝擊將持續加重,影響不容小覷,政府應積極推出紓困措施,防止內需產業不景氣影響持續擴散。
另外在中國各大城市,上海、蘇州等地,因為疫情封城,後遺症不小,台商被迫工、停產,台商包括半導體、印刷電路板、面板、筆電零組件、資通訊、機械、汽車等,都受到衝擊,影響台灣外銷訂單動能,預計最快也要6月才能陸續完成復工。上市櫃公司台商業績受到影響不小,經濟部應積極掌握衝擊情況。
央行因全球通膨嚴重,已於3月升息一碼,並考慮6月繼續調整貨幣政策,以因應國際經濟金融情勢變化,尤其是不動產近年大漲,影響國計民生,又考慮推出第5波信用管制措施,然而不動產現況是房市交易快速反轉,4個月內賣單激增4成,全台委售案件多達28萬筆,房市提前衰退,恐將造成拉動內需景氣的火車頭提前熄火。
至於股市方面,資金動能快速萎縮,去年每日成交值可達4千億元以上,今年3月以來,平均日成交值很難超過3千億元,大盤指數下挫近2千點,外資去年全年度賣超台股4539億元,今年迄今賣超已達7千億元,對台股造成不小影響,而且匯款壓力使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挫低近30元,也影響經濟穩定。
國際通膨嚴重,台灣亦受影響,然而,以4月為例,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高達8.3%,台灣同期CPI為3.8%,雖然也創近期新高,然與美國相比,差距太大,而且台灣經濟規模小,屬於淺碟式經濟規模,貨幣政策影響層面既快又猛,央行已於3月調升利息一碼,6月第2季理監事會議是否適合再升息,宜再審慎考慮。
當前國際政經情勢異常複雜,國內疫情持續蔓延,挑戰極大,政府應儘速推出紓困措施,穩定經濟,並採取民生物資如食品、能源、原物料等進口關稅,持續機動減免,以穩定物價,並穩定新台幣匯率,防止加重通膨壓力,以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