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330)4月年度例行性調薪公布,原本董事長劉德音說調幅會讓「大家都會很開心」。不過,調薪政策出爐後,台積電大部分工程師都表示很不滿意。原本市場預期台積電這次調薪,對台灣產業界將具指標帶頭作用,未料調薪結果除遭員工投訴不滿外,也引發台積員工爆出許多不為外人知的血汗內幕。
台積電每年固定在4月進行例行性調薪,雖然公司表示不公布調薪幅度,但外界早先就揣測今年漲幅可能超過一成,除高於過去3~5%的水準很多外,並將創下史上最大調幅的一年。
不料,隨著調薪幅度的出爐,從員工陸續對媒體投訴,以及在PTT論壇發表的言論來看,似乎台積電員工對這次的調薪抱怨不少。據指出,此次調薪幅度介於5~25%,員工調幅差異很大,大部份工程師不滿意的主要爭議點在:公司為招攬新人祭出高薪,4年內的員工調薪幅度也不小,但4年以上員工調幅卻持平在一般調薪水位。
員工指出,此次調薪政策似乎就是吃定了較資深員工跳槽機會不高,調薪幅度維持正常,但為招攬新人及留住較容易轉換職場的資淺員工,大幅調高4年內員工薪資,前陣子董事長才特別喊話會讓大家滿意,但結果卻是「超瞎」!
台積電近期媒體關注度很高,除了股價大跌引起注意外,隨著海外擴廠的積極開展,美國廠及日本廠的招工計劃,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其實,說穿了都是與員工的薪酬待遇有關。
首先,日本媒體報導台積電與日本索尼集團合資在日本熊本的晶圓廠,今年4月中動工後在2024年投產,預計雇用1,700人中有70%為新聘人員。據調查,由於台積電開出比當地平均更高的薪資徵才,有企業擔憂自家待遇無法和台積電競爭,還有企業擔心薪水行情將因此走高。
再者,台積電日前在法說會上表示,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的計畫如期進行中,近期更開出職缺招募,但沒想到的是,台積電如今不打算找美國的生產技術員,而是從台灣招募再外派。台積電表示,因美國晶片製造業有人才短缺問題,因此決定在台徵才,「只要高中職以上畢業,無經驗也可報名,條件是多益成績須8百分以上」。
工作內容包括機台操作、產品檢驗、設備異常問題等。錄取後會先在竹科、中科或南科工作,到年底前才需配合公司需求,派任到美國Fab21廠至少2年以上。工時在台灣採4班2輪、做2休2制,外派美國改為4班3輪制,休假則是作4休3、作3休4交替,或可以選2班2輪、作2休2制,視公司需求來決定或排班,且要願意配合加班。
由美國及日本建廠招才方式,大致可以歸納出兩個重點,首先,就是台積電全球各地的薪資待遇是不同的。其次,雖然各地薪資待遇不同,但工作方式仍要以台灣模式進行。由美國廠生產技術員短缺,必須從台灣派任來看,就是以美國薪酬付薪,但卻必須以台灣工時來工作,結果是沒有美國人願意幹這種工作。
去年曾到台灣受訓的美國工程師就曾在網路上發表感想,表示台積電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員工來分擔工作,讓每個員工可以回家,並有符合常理的時間來陪伴家人,同時也保有不錯的福利,「我認為台積電至少得在亞利桑那廠做到這點,不然台積電在招募人才方面怎麼可能贏得了就在附近的 Intel呢?」。如今打算從台招募員工外派來看,美國工程師的預言成真了。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近期發表談話指出,在美國生產晶圓是昂貴浪費且徒勞無功的事,犀利言論引發外界討論。有日媒就指出,在張忠謀看來,鉅額補貼是進駐美國的條件,美國過去承諾的鉅額補貼遲遲沒有下文,張忠謀正在巧妙的向美國施壓。
先不管張忠謀發言是不是對美施壓?但可以確定的是,在美、日設廠的生產成本是遠大於在台灣設廠,而台積電目前的人工成本支出,也是其獲利來源的保證方式之一,台積電在人力成本支出上,目前似乎並無意改變太多。
台積電在台灣是許多人嚮往進入的夢幻企業,但以2020年來看,在台灣半導體產業中,台積電薪酬大概只排在第7名。台積電在自家的企業責任報告書中就表明,有關薪酬及福利上,願提供同業平均水準以上的薪酬與福利。也就是說,台積電只有「老二」心態,並無意作科技業薪酬待遇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