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港股2022年首季新股市場發行慘淡,包括新股數量、募資額皆大幅下滑,其中,募資額更是較去年同期大減九成,香港亞洲金融中心地位正面臨嚴重挑戰?
根據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總共只有16支新股登錄港股市場,新股數目較前一年度同期有32支新股上市,降幅高達50%;香港市場首季募得的資金也只有138億港元,相較前一年度同期募得資金1,328億港元,募資額度更是大減九成之多。
從歷史數據來看,2021年首季港交所32支新股上市,總融資金額達1,328億港元,比較前一年度大增842%,當季募資金額位居全球第二,創下歷史新高。但今年首季IPO募資額卻大減九成,跌出全球五強之外。
令人擔心的是,港股首季只有16支新股上市外,上市後跌破發行價的比率更是高達六成左右,會不會也因此減低民眾參與融資的意願呢?據了解,由於2022年首季港股新股數量及募資額皆大幅減少,保薦機構的參與項目的確已有隨之下降的情況發生。
尤其,年初開始不斷傳出受新冠疫情影響,香港金融人才外流相當嚴重,更是有不少的銀行及券商業者相繼宣布暫時或終止營業,不禁令人相當擔心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不保?
上(3)月底,香港交易所舉辦2022年企業日,港交所管理層為投資者、客戶及市場參與者,簡介未來將實施三大戰略,包括連接中國與世界、連接資本與機遇,以及連接現在與未來。大動作舉辦這個企業日的活動,被解讀為是為增強企業、客戶及投資者,對香港仍是亞洲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表現。
港交所史上首位非華人行政總裁歐冠升也在會中信心喊話,他說香港資本市場受到短期不利因素影響,但交易所的業務和市場基本面仍一如既往地強勁,儘管新股市場今年以來表現較弱,但遞交上市申請的公司數持續增加,港交所有資源及能力處理大量的上市申請,目前港交所處理的IPO申請約有170個。
同時,歐冠升指出,投資者憂慮國際局勢、全球通膨、利率飆升環境等因素,讓香港資本市場在今年頭兩個月的交易量有所下降,但香港在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仍位列第三,證明香港市場具有克服挑戰的韌性和持續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香港股市IPO排名從全球的第二名跌至第三名,募資總額減少17%至426億美元,低於那斯達克(Nasdaq)及紐約證交所(NYSE),但高於上海證券交易所。
不過,4月初中媒大官宣的報導,今年第一季度,北京、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共有85支新股上市融資,融資金額達1,799億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100支新股上市於上海及深圳兩地上市募資761億人民幣成長很多,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地,而深圳證券交易所則取得第三位。
中媒如此的大官宣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全球募資的地位,相對於港交所今年首季面對人才流失及募資大減事實來看,中國是否有意讓上交所取代港交所,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地位的意圖,頗令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