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社會組 綜合報導)蝦皮支付去年沒有取得金管會核發電子支付執照,蝦皮購物平台金流服務改由樂購蝦皮承接遭到質疑規避金管會監理。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下圖) 今天(13日) 表示,蝦皮已在接洽一家兼營電支的銀行簽長期合約。
圖/中央社
蝦皮支付沒有在申請電支執照最後期限前取得投審會同意增資,去年(2021年) 8月遭金管會廢止電支營業許可,後續蝦皮購物平台金流服務改由蝦皮旗下另一間第三方支付樂購蝦皮承接,屢遭外界批評「左手換右手」,規避金管會監理。
黃天牧今天在立法院財委會指出,蝦皮支付先前因代理收付日均餘額達到納管電支門檻,向金管會申請電支執照,不過因蝦皮支付未在期限內補足資料,金管會最終並未核發執照。
考量蝦皮購物有眾多消費者,必須顧及消費者權益保護,金管會先前請蝦皮先找一家業者承接購物平台金流服務,黃天牧說,樂購蝦皮僅是暫時承接業務,目前蝦皮已在洽一家兼營電支的銀行簽長期合約。
2021年7月上路的電支條例2.0將第三方支付須納管電支門檻自原先新台幣10億元上調至20億元,民間團體多次提出質疑,認為金管會將第三方支付納管電支門檻上調時間點「太巧合」,恐是為蝦皮放行。
黃天牧強調,當初納管電支門檻上調,主因第三方支付業者認為金管會監理較嚴格、但第三方支付業務相對單純,不希望達到原先10億元門檻就必須納管電支,參酌業者意見後,金管會才將納管電支門檻上調,「金管會沒有因人設事,依法辦理、坦坦蕩蕩」。
黃天牧也強調,外界有聲音認為金管會上調第三方支付納管電支門檻是為蝦皮開門,「這是穿鑿附會的說法」。
金管會先前承諾,今年第1季會主動查樂購蝦皮金流是否達到須申請電支執照標準,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今天指出,金管會先前發函給第三方支付機構調查代理收付日均餘額,業者已按期回函,目前僅一家第三方支付業者日均餘額超過10億元、但低於20億元門檻,尚不必納管電支。
民進黨立委沈發惠質詢時指出,金管會應進行第三方查核程序,而不是只仰賴業者回函;黃天牧允諾會進行覆核,且金融機構以誠信為原則,若業者所言非事實,金管會將和經濟部一起處理;莊琇媛則指出,若有必要,會洽第三方支付金流保管行進行查核。
疫情期間電商被投訴案大增50%
蝦皮佔最大宗
疫情讓在家宅配、網購等風氣興盛,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統計,去年6大電商被申訴案件共6362件,較109年大增近50%,其中蝦皮被申訴案量就佔全部的2/3,最為大宗。
行政院消保處3/30發布新聞稿指出,去年6大電商平台被申訴案件共6362件,較民國109年增加2119件,增加49.9%,消保處後續也找6大電商平台開會,要求妥善處理消費爭議案件。
消保處表示,申訴案數量大增,主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影響,民眾大量透過電商平台購物,加上發生平台蛋塔標錯價事件,造成糾紛案件數大增。
根據統計,6大電商當中
■蝦皮被投訴案最多,共4069件,除了較109年增加2040件外,也占全年度被申訴案件約2/3,其中有關蛋塔標價錯誤約1500件。
■其次為富邦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65件,較109年增加16件;
■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465件,較109年增加93件;
■露天市集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366件,較109年增加15件;
■香港商雅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33件,較109年減少45件,以及
■東森得易購股份有限公司164件,與109年件數相同。
細看申訴案類型,以標價錯誤爭議約占23.6%最高,消保處表示,主要是發生蛋塔標錯價案件,消費者不滿業者處理方案造成大量申訴案件,而瑕疵品爭議則占約22.3%,主要為3C、通訊及家電產品品質有問題,而無法正常使用。
至於退費爭議則占20%,主要為扣款數額及退款爭議,例如賣家索取整新費及無法按約定期間退還款項以及延遲出貨爭議約占6.6%,主要為疫情期間,交易量大增,但平台及物流業者考量疫情風險進行人力控管,影響交貨效率。
行政院消保處表示,雖然疫情影響是去年電商平台被申訴量大增因素之一,但平台管理及服務品質仍有相當改善空間,已要求各家平台業者建立防範錯誤機制等風險管控措施、持續推動賣家實名制以及研議延遲付款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