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國際組 綜合報導)遠在東歐的戰爭前線,依然有台灣的良善力量。旅人王芮緹3月申請參加烏克蘭海外志願軍未果,遂前往波蘭邊境難民營,投入救援工作。他目睹百萬烏克蘭人流離失所,孩子的童年回憶被戰爭佔據,更親送精通五國語言的旅烏台僑王楠穎返回烏克蘭參軍。
王芮緹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柳人不悔分享在波蘭難民營的所見所聞。當地天寒地凍,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在零下3度的帳篷內無法安穩入睡,更有難民只能睡在地板上度日。烏克蘭婦女日日以淚洗面,他更在小女孩的畫作中,看到了烽火、俄軍槍殺平民、流淚禱告,這些戰爭落下的殘酷印記已成她的童年回憶,使人不寒而慄。
(圖/柳人不悔臉書)
王芮緹接受中央社專訪時透露,他時常忙的一天不及闔眼,見難民受苦忍不住數度淚崩,他也不時買點糖果給孩子們,盼他們忘卻無情戰爭,露出童真微笑。
王芮緹也提及在難民營偶遇家鄉在新北市樹林的王楠穎,因烏克蘭難民八成不擅長英文,通曉烏克蘭語、俄語、日語、英語和中文的王楠穎,成了難民與志工組織間的唯一溝通橋樑。
王楠穎在難民營充當語言橋樑。(圖/柳人不悔臉書)
烏克蘭名為南伊夫(Naive)的王楠穎,在戰爭開打前曾跟隨台灣撤僑行動離開烏國。定居烏東的哈爾科夫(Kharkiv)、曾有差點論及婚嫁的女友,8年的深耕讓他心繫這片土地,毅然決然申請成為自願軍,因為通曉烏克蘭語,因此已被批准。
王楠穎10日動身回烏克蘭,更將寄放在華沙的皮箱託付給王芮緹,表示若一年後沒有聯繫,便請他將皮箱帶回台灣,帶回家。
王楠穎表示自己的願望是運用語言天賦,回烏克蘭解釋台灣是什麼樣的存在,在戰後重建學校時,拉上台灣國旗,在修建的過河橋上載明「南伊夫」為烏克蘭人所建。
送王楠穎前往邊境的路上,兩人安靜無話,對王芮緹而言,當晚的難民營夜晚比赤裸的站在北極圈還來的難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