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劉怡均 台北採訪報導)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於上周五(11日)起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試營運,執行長王孟超現身帶逛開箱北藝中心三大劇場,一起來看看吧!
北藝中心坐落於台北劍潭捷運站旁,歷時 10 年耗資 67.5 億打造,醒目的球體建築被當地人暱稱為「皮蛋豆腐」或是「那顆蛋」,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雷姆・庫哈斯與大衛・希艾萊特主理的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打造,預計今年7月啟用、8月正式開幕。
北藝中心尚未開幕就轟動國際,於2021年登上各大媒體排行榜,包括CNN、TIME雜誌、金融時報,被英國衛報評選為「全球藝文亮點」,館方將陸續開放公共空間,並自即日起至5月15日以「試一下・更好」為目標進行試營運,由15 組團隊規劃 46 場售票演出、12 場免費演出,更祭出優惠票價;台北時裝週AW22部分活動也將於此舉行。
場館一、二樓被定位為「人人的大廳」,三大劇院為「球劇場」、「大劇院」、「藍盒子」,館方特別規劃「參觀回路」(Public Loooooop),順著橘紅手扶梯來到奇幻仙境,將平時看不見的後台風景收進心底,後台也設有酒吧,可直通戶外陽台,營造美好的環境及氣氛,預計每年舉辦600場活動和演出,吸引60萬名觀眾走進戲院。
二樓寬敞明亮的大廳(圖/Lyla Liu)
「參觀回路」直達後台(圖擷取自官網)
三大劇場中造型最受注意的「球劇場」猶如懸浮的星球停靠於方形體上,可容納 800 席,內裝依著球體設置半弧形觀眾席,設置 19 個半開放式包廂,每個約可容納14至16人,座椅雖然看起來很小,但底部可以伸縮製造更大空間。
北藝中心(圖擷取自官網)
「球劇場」(圖擷取自官網)
「大劇院」不同於傳統鞋盒型劇場,形狀些微不對稱,設有全台最大面積樂池,可容納完整華格納樂團編制劇場約120多人,並可應用於各種形式演出,打造無可比擬的視聽饗宴;「藍盒子」位於「大劇院」同一樓層對面,兩大劇院中隔著一層隔板,只要將隔板打開就可合併成為「超級大劇院」,各種大型製作可在此展演,一共設有2,300席。
「大劇院」(圖擷取自官網)
「藍盒子」(圖擷取自官網)
整館指標設待計由台灣設計師聶永貞操刀,利用圖像取代語言,可愛的吐司先生及花生小姐代表著男女廁的符號,一樓大廳設有Verse Bar,二樓則將進駐青鳥書店,讓戲迷等待過程不無聊,可以跟三五好友小酌或獨自享受閱讀時光;此外,館內挑高5米的曲面玻璃也是主構造之一,原料來自德國於西班牙製作,防紫外線隔熱效果佳,從館內往外看視野十分清楚,但由外往內看則是變形畫面,十分注重隱私。
最新消息請前往官網查詢
特殊構造玻璃(圖擷取自官網)
平面設計標誌取代語言指標(圖/Lyla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