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報導)俄羅斯遲遲無法攻下烏克蘭,11日又召開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聲稱發現烏國正在研發生化武器。對此西方嚴正駁斥,指俄國故技重施,做賊的喊捉賊,美國與北約更擔憂,其想藉此生事,為接下來發動生化戰爭,製造合理藉口。
綜合BBC與經濟學人分析,烏克蘭的確有生物實驗室,但純粹是用來研究如COVID-19這類病毒疾病,作為公衛用途。不過,隨著戰事升高,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敦促烏方摧毀相關實驗室內的危險病原體,以免出現意外。
所謂的生化武器,分為生物與化學二種。生物武器是將伊波拉(Ebola)這類的病毒武器化,而化學武器係指將有毒的化學物質,裝載於炸彈、火藥,攻擊人體系統,程度與種類不一。
如光氣(phosgene)針對肺部與呼吸道,使人肺部分泌過多黏液而窒息。芥子毒氣(mustard gas)可灼傷皮膚、使眼睛紅腫失明。至於最致命的,當屬神經毒,其侵害腦部,一滴足以致命。如VX神經毒,只消0.5毫克,就可使成人當場殞命。
1997年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已將化學武器列管禁用,俄國也是簽署國。然而,簽署是一回事,是否遵從又是另一回事。這些年來不少化武事件,都直指俄國就是背後元凶。
2013年,敘利亞政府以沙林(sarin)毒氣對付反對派,後又陸續發生了逾300起化學攻擊。2015年,俄國決定介入其內戰,扶植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軍援源源不絕,惟並無證據顯示其提供了政府軍化學武器。
2018年,前俄國間諜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與其女兒在英國遭諾維喬克(Novichok)神經毒攻擊,險些喪命,兇手疑為俄國情治人士,此事演變成外交事件,逾百名俄國間諜與外交人員遭多國驅逐,不甚接觸毒物的當地居民,也無辜身亡。2020年,普丁政敵、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更疑遭神經毒塗抹於其「內褲」上,釀成戲劇性的毒害事件,所幸納瓦尼逃過死劫。
蘇聯瓦解時,科學家發現俄國製造了大批炭疽桿菌(anthrax)、天花等疫病病原,在南部一座島上以猴子作為試驗。2020年,Bellingcat調查小組披露,俄國仍在祕密進行非法諾維喬克毒劑研究。
在這眼花撩亂的非傳統武器中,還有一種髒彈(dirty bomb),亦即放射性炸彈,上頭裝載了同位素,就算無法大舉殲敵,卻可能對整個地區造成浩劫,需時數週方能清除放射汙染。
專家指,諸如此類的武器,殺傷力其實不如傳統武器,不僅代價昂貴,用於戰場上也充滿各種不確定性,任何意外或天氣變化,都可能帶來變數,傷及自家人。然而,在頑強抵抗的敵軍與百姓面前,卻可挫其心志,造成恐慌,而這正是俄軍當前亟需的。
目前北約國家仍堅守不直接派兵參戰的原則,避免戰事升高為世界大戰。但在多重制裁壓力下,久戰不利的普丁,倘若真豁出去了,不顧一切後果,踰越此一紅線,西方國家恐怕不會,也不能坐視。
延伸閱讀:
【普丁政敵遭神經毒攻擊事件】納瓦尼親自扮高層 俄國特務驚爆「內褲」下毒【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