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券商公會賀鳴珩: 台灣證券市場出現3大覺醒 虎年站上2萬點可期
(台灣英文新聞/國際組 綜合外電報導)歐洲聯盟2月8日公布「歐洲晶片法案」,將投入超過430億歐元,讓歐洲晶片全球市占率倍增,確保歐洲晶片供給安全。根據自由比利時報報導,歐盟執委布勒東在視察機構時向媒體強調,若台灣不再出口半導體,全球工廠會在3週內停止運作。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 8日公布「歐洲晶片法案」計畫,目標是讓歐盟在2030年市占率, 較現階段10%翻倍至20%。中央社
歐洲聯盟(EU)8日公布「歐洲晶片法案」(EU Chips Act)計畫,將投入超過430億歐元(約新台幣1兆3700億元)的公共和民間投資,同時也提供120億歐元,以補助尖端領頭科技的研究,為半導體產業化鋪路。
歐盟負責內部市場業務的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8日在比利時巡視晶片研究機構愛美科(IMEC,又稱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時向媒體強調,歐盟超過半數晶片需求都依靠台灣。
根據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報導,布勒東指出,這是巨大的經濟風險,例如假使台海爆發軍事衝突,將會是「產業災難」。布勒東提醒,「若台灣無法再出口(半導體),幾乎全球工廠都會在3週內停止運作」。
法國科技顧問公司Yole Développement半導體事業負責人卓里維特(Emilie Jolivet)向法新社指出,「法國現今在製造半導體領域相當落後」。歐洲晶片法案是往前邁進的一步,但「必須和全球的行動進行比較,特別是亞洲」。她特別強調台灣大廠台積電(TSMC)光是2022一年就投資了360億歐元。
卓里維特表示,法國目前在半導體上出現「雙重依賴」。一方面是依賴美國設計的晶片,例如英特爾、美光(Micron)、輝達公司(Nvidia)、超微(AMD);另一方面,則是仰賴亞洲製造它們,特別是台灣的台積電,此外也有南韓的三星與SK海力士(SK Hynix),中國也逐漸嶄露頭角。
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中地位重要,布勒東記者會說明法案時就肯定台灣是「歐洲晶片法案」理念相近的夥伴,並強調台灣擁有許多專業知識,歐洲市場歡迎台灣企業合作。
「歐洲晶片法案」希望讓歐盟在2030年市占率較現階段的10%, 翻倍至20%, 但法案仍需獲得歐洲議會與成員國的投票通過。
為鼓勵大型工廠進駐以及小型企業革新,歐盟將額外挹注300億歐元的公共資金,對象包括外國集團,例如企圖投資歐洲的美國半導體製造大廠英特爾(Intel),歐盟期望,這份公共基金能拋磚引玉,引進更多私人投資。
全球晶片荒導致汽車業、手機業、電子類產品都在搶晶片,中央社引述自由比利時報分析,「歐洲晶片法案」試圖與美國日前提出的「美國創新及競爭法案」(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競爭,企圖儘快在境內增加半導體產能,解決過度依賴亞洲的問題。
歐盟公布此項「歐洲晶片法案」,計劃打造自主的半導體產業鏈,幕後主導的官員強調,歐盟對5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特別感興趣,預期很快就會有大廠宣布投資。
歐盟負責內部市場的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訪問時表示,歐洲未來如果想成為全球領先的市場,有必要興建2到4座的大型晶圓廠。美國、中國等地都在興建晶圓廠,「超級強權很清楚先進晶片自給自足的必要性,現在已經是地緣政治的問題」。
歐盟對5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尤其感興趣。布勒東說,去年(2021年) 提出打造歐洲半導體產業鏈的願景時,許多人批評他好高騖遠,「他們說2奈米晶片的目標太大膽也太貴......現在幾乎沒人這樣說了」。
布勒東強調,「歐洲生產20奈米以上的晶片,但未來市場所需的5奈米以下晶片由美國和亞洲瓜分,這樣的國際分工我們無法接受」。
歐盟8日公布「歐洲晶片法案」(EU Chips Act),計畫投入430億歐元(約新台幣1兆3700億元)的補貼,帶動半導體業投資,目標是將全球市占率從現階段的10%,在2030年前翻倍至20%。
不過,歐盟的補貼附帶了條件。
首先,投資必須是「歐洲的先驅」,要能帶動歐洲半導體技術的發展。
其次,歐盟將仿效美國「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的作法,管控供應鏈,在緊急情況下限制出口。
歐盟執委會一名不具名的官員強調,這不是保護主義,這是面對現實。
「歐洲晶片法案」的特點是突破過去對政府補貼規定的限制,在歐盟前所未見。執委會官員指出,新法實施後,「補貼建廠成本的40%至50%都不是問題」。
儘管「歐洲晶片法案」還需經過歐盟成員國及歐洲議會審查,走完程序至少要一年甚至更久,布勒東表示,相關規定馬上生效。
過去,歐盟與德國積極向英特爾(Intel)和台積電招手,布勒東有自信新法公布後,設廠決定很快就會宣布,「我們給他們3、4週的時間,好好消化我們的建議,到時就知道了」。
台經院專家看「歐洲晶片法案」
針對歐洲聯盟公布「歐洲晶片法案」,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表示,台灣先進及成熟製程有相當發揮空間。
中央社9日引述劉佩真說,在疫情、美中科技戰還有地緣政治變化影響下,各國都陸續針對半導體技術祭出扶植政策,主要都希望建立完整在地化半導體供應鏈。
美國眾議院近期通過「2022年美國創造製造業機會和技術卓越與經濟實力法」法案,根據法案,美國將創立美國晶片基金,撥款520億美元鼓勵美國私營部門投資半導體生產等。
劉佩真表示,歐洲聯盟(EU)所公布的「歐洲晶片法案」(EU Chips Act),將投入超過430億歐元(約新台幣1.37兆元)的公共和民間投資,讓歐盟在2030年市占率較現階段10%翻倍至20%。
劉佩真說,這意味著過去30多年來全球半導體高效率運作,自由貿易政策發揮到極致,這樣的平衡未來即將被打破。
她認為,各國政府未來還是必須在生產成本、效率與國家安全之中尋求平衡,才能讓整體半導體發展持續往前邁進。
劉佩真表示,在這樣情況之下,台灣還是能夠占有競爭優勢,特別是台積電在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全球占比高達63%,在成熟製程的產能也是全球第1,占比約20%。預期在全球大環境變化下,台灣不管是在先進製程還是成熟製程,依舊還是有相當發揮的空間。
外交部回應
歐盟執委會公布「歐洲晶片法案」,並公開肯定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製造領域地位。外交部表示高度歡迎,並深信台灣與歐盟具有廣大合作空間,將持續深化夥伴關係。
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9日表示,歐盟執委會於2月8日提出「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的立法提案及報告等政策文件,其中兩處提及台灣,包括目前全球只有台灣與韓國的兩家公司有能力生產最先進的晶片,以及執委會建議未來將與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等理念相近夥伴共同探索合作,以確保供應鏈安全。
歐江安說,外交部對於歐盟重視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製造領域的重要地位表達高度歡迎;這也是歐盟繼去年(2021年) 9月16日發布「歐盟印太合作戰略」共同報告,強調將與台灣等印太夥伴強化半導體產業等價值鏈合作後,再度在官方文件中明確納入歐洲期盼與台灣加強相關合作。
歐江安指出,歐盟執委會所提的「歐洲晶片法案」主要探討增強歐洲在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競爭力與韌性,預計投入超過430億歐元的公共與民間投資,另提供110億歐元加強現有研究、開發與創新技術。法案後續將由歐洲議會及歐盟部長理事會依立法程序審議,通過後將直接在歐盟境內實施。
歐江安說,歐盟執委會副主席韋斯泰格(Margreth Vestager)及內部市場執委布勒東(Thierry Breton)在記者會上,均公開肯定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製造領域具重要地位,歐洲使用的晶片約50%在台灣生產,歡迎台積電等全球重要企業到歐洲投資。
歐江安強調,外交部樂見台歐盟近來在雙邊經貿及投資方面展現強勁的動能,也深信在後疫情時代,台灣與歐盟在半導體等全球供應鏈重組、產業復甦及強化民主韌性上,具有廣大的合作空間。
她也說,台灣政府將在台歐友好關係的堅實基礎上,持續透過既有對話及合作管道,與歐盟及其會員國加強雙邊及多邊合作,尋求各種深化台歐實質夥伴關係的創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