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文新聞 / 政治組 綜合報導)行政院今(8)日早上舉行了「日本食品輸入管制措施」記者會,宣布開放福島周邊食品進口,為了化解國人疑慮,政院表示將以「三原則」、「三配套」執行相關政策。
「三原則」是指回歸科學檢驗、比國際標準更嚴、把關食安。「三配套」則是從原本的禁止特定「地區」改為禁止特定「產品」進口;風險品項要求檢具「雙證明」,即輻射安全加產地證明;邊境百分百檢驗福島五縣食品。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一個重點是,日本國內規定不能流通的品項,就不得輸入台灣,包括水產品。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表示,特定地區的菇類、茶類、水產品、乳製品跟嬰幼兒食品,如靜岡縣茶葉,皆採雙證規定。
相關措施於2月18日預告結束,最快2月下旬就能公告實施。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在記者會中表示,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大地震釀核災,我國於3月25日下達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食品輸入禁令。這11年來,各國陸續放寬或解除對福島周邊食品之管制措施,美國、新加坡與以色列已於去年加入全面解除行列,歐盟同樣大幅放寬限令。根據衛福部,原有55個國家或地區對日本食品採取管制措施,截至目前,已有41個完全解除管制,12個對風險產品停止輸入或要求提供輻射或(及)產地證明。
羅秉成指出,時至今日,僅台灣與中國仍對相關產品「全面禁止輸入」,但台灣要加入國際經貿體系、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不能自外於人,因此在回歸科學的基礎下,宣布解禁。目前所有CPTPP成員,都已解除禁令。
行政院食安辦主任許輔表示,把關方式將以邊境為主、市場抽查為輔,邊境檢驗程序為書面審查、現場查核、取樣與檢驗。他進一步指出,自2016至2020年,我國已進行六份風險評估報告,其中輻射量最高的,與台北搭機赴美國洛杉磯來回一趟所暴露的程度相差無幾,呼籲國人無須太過擔憂。食藥署從2011年3月15日到2021年12月31日止,10多年來針對日本輸台食品檢測18萬餘件,輻射值檢測結果均符合我國標準,其中微量檢出236件,包括有217件都是在2016年底前檢出,近5年檢出批數則已大幅降低。
針對目前台灣爭取進入CPTPP的進度,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指出,我國持續透過駐外館處與經貿會議推動,尚無任何一個會員國表達反對,多表歡迎。不過他也強調審核一事茲事體大,舉例而言,目前各成員國仍忙於英國的申請案。英國於去年2月提出,據悉成員國所提出的問題,就高達一萬多題。
外交部表示,依據國際標準調整日本食品輸入的管制措施,有助我國取得世界各國信賴。台日雙方將簽署食品安全合作備忘錄,加強彼此資訊交換,也會定期檢視食安管理與貿易項目,深化雙邊合作。
相關閱讀:
【311福島核災十年】重建未完、禁地依舊 驚心數字回顧災情